“史学双壁”指的是哪两部史书?

时间: 2024-06-02
分类: 生活百科
字号: A+ 默认 A-

“史学双壁”指的是哪两部史书?

“史学双壁”指的是哪两部史书?

“史学双壁”指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一.《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扩展资料一.《史记》的赏析叙事艺术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

人物刻画(1)注重语言,细节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3)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4)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5)互见法的运用;互见法的运用。二.《资治通鉴》赏析《资治通鉴》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

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史学双璧,指的是哪两个?

(1)《史记》出生于史官世家的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到残害以后,委曲求全,发奋创作,完成了被后人青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语)的《史记》。与孔子规划修编的《春秋》不一样,《史记》是中国在历史上第一部围绕古往今来的纪传体通史,本书130卷,约52亿元字,记述了从中华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到汉武帝鸿蒙年里约3000年的历史时间。

本纪,按君王的世序叙事了各代君王的兴废和政冶国防等天下事。表,按世世代代年月排比句并排了历史时间大事儿。书,对古时候相关经济发展、文化艺术、水利工程、天文学、农历历法等层面开展专业阐述。世家,则是诸候王的国别史和家族史。

本纪,为社会发展上各行业有象征性的角色的人物传记。本纪、世家、本纪,是《史记》的主体工程。因《史记》以角色为管理中心来主要表现历史时间大事儿,故后代将这类方法称为“纪传体”。

司马迁在《史记》中勇于打破一些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樊篱,其真知灼见为子孙后代史官所无法媲美。司马迁应用质朴唯物见解来表述当然和社会问题,抵制哲学观念,揭秘封建迷信方术的软弱无能愚妄,否认“天神”论。他重视于从经济发展上着眼于来剖析社会经济发展,把社会发展当做和大自然一样有规律性可寻。

司马迁勇于认清历史时间实际,并不一味地为汉帝国歌功颂德,只是一针见血地抨击汉代君王及官员的实质。反过来,司马迁却对陈胜、吴广等农民战争领导者及其侠客、倡优、屠户、卜祝等下一层角色主要表现出极其怜悯的心态。对杰出爱国志士屈原,司马迁最开始给与充分肯定。

因而,爱恨分明,忠于祖国,是司马迁杰出人格特质的主要表现。(2)《资治通鉴》与《史记》并称的历史系经典著作,是宋朝知名思想家司马光所撰的《资治通鉴》,本书294卷,约三百万字,记叙了从公元403年周威烈王23年至公年959年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一共1362年的历史时间。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沥尽心血,历经19年,获得了极大的造就。其一,此书取样宏富,体大思精,凡一切与历史时间相关的编年、别史、野史秘闻、奏议、人物传记、小说集、诸子、碑碣、自然地理这些,都没有没去舍取和参考。

《资治通鉴》的经营规模远远地超出了《史记》,其服务宗旨取决于为封建社会君王给予治国之道,观念源远流长。其二,此书方式发展,编写认真细致。《资治通鉴》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终删减终稿,这类由简至繁,再由繁简至的方式,展现了辩证逻辑的特性。司马光革除孔子创立的《春秋》技法,与此同时对在历史上共存的好多个政党并不区别正润,即正统与僭伪政权,只是依据各不一样政党的具体之功来叙事,展现了求真务实的观念。

其三,此书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司马光既承继了古时候《左传》和《汉书》等出色编年体史书的优势,又消化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优点,使《资治通鉴》变成子孙后代历史学家效仿的榜样。除《史记》与《资治通鉴》外,在泱泱大国中华的古代文明上,各朝代都持续修纂史书,一脉相传的《二十四史》,篇数浩繁,计有3516卷,近2000万字,其管理体系之完善缜密,内容之源远流长,在世界史上独一无二。史学双壁是史学界对司马迁著作《史记》和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统称。

其在中国社会史经典著作里具备较高的应用和科学研究使用价值。《史记》被鲁迅老先生称之为“社会史之绝响,无韵之离骚”。它是一部围绕古往今来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逐渐,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年间,描述了在我国三千年上下的历史时间。

本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本纪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取样非常普遍。《资治通鉴》是中国在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叙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

本书计二百九十四卷,附页文件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拓展材料《史记》的叙述描写人物都紧紧围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服务宗旨,司马迁尽管也从零碎的日常生活细事写起,但绝大部分的历史人物传记最后都是在宏大壮美的界面中进行,有一系列在历史上的大事儿交叉期间。司马迁并不是一般地叙述历史背景和角色的生平简介,只是对历史时间规律性和角色运势开展深入的思索,通过现象去挖掘实质,根据随机性去掌握必然规律。这就促使《史记》的历史人物传记不仅有宏大的界面,又有深遂的蕴意,产生了雄深雅健的设计风格。

《资治通鉴》在文化艺术、高新科技、经济发展、国防等层面均有记述。在文化艺术层面,就学术观点而言,上至秦代的儒、法名、阳阴、横纵五家的意味着角色和学术研究认为,入于汉初的黄老思想,汉武帝的八股取士,及其魏晋玄学的风靡都是有记述。针对佛家、道家的发源、发展趋势,及其儒、佛、道中间的抗争也是有描述。

对西汉至今经学的发展趋势,著作的校理,石经的刻立,九经的雕印及广为流传,都是有较系统软件的阐述。知名的文人学士以及著作也是有记述。

史学双璧是指什么 史学双璧的理解

1.“史学双壁”指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 2.《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3.《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史学双璧,指的是史记和什么?

史学双璧,指的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纂的《史记》和北宋时期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代的长达3000年的历史,是现在研究古代历史的权威历史教材。

《史记》记载的史料上到皇帝贵胄,下到寻常百姓,覆盖面很广泛,而且采用的手法独到,和孔夫子编著的《春秋》相比,《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横跨了中华发展史的巨作。其中的12本纪,是按帝王的出场顺序来详细介绍了历史上各代帝王的执政期间的大事,包括执政时期的兴衰利弊和执政时期地政治军事等大事,是帝王家的反射。十表,是按年月的前后顺序一一囊括了各种历史大事。八书,相对而言就不是以描写人为主题了,而是对古代社会发展的简单说明,包括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像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水利修建、天文地理、人文历法等方面进行专门论述。

对于世家这一部分来说,是仅次于天子的诸侯王描写,包括受到封赏的诸侯国国别史和诸侯大臣家族史。列传,是社会有贡献的人的记载体。记录了各个朝代为封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的事情。

这样由本纪、世家、列传构成的《史记》的主体,其实也是每个朝代的浓缩。《资治通鉴》从周朝开始到五代十国后周时代结束,大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以政治军事为主要的构成成分,主要展现的是社会上层人士的事情。

《资治通鉴》主要写的是关于君王的治国之策,安邦之法。重在描述封建社会的帝王世家,少有社会百姓的语录。

史学双璧是指什么?

《史记》和《资治通鉴》

史学双璧是史学界对司马迁所著《史记》和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合称。其在中国史学著作里具有较高的使用和研究价值。

《史记》为司马迁编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取材相当广泛。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

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资治通鉴》为司马光编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周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丰富的历史事实。全书计二百九十四卷,另附目录三十卷,《考异》三十卷。

这部书,取材甚广,网罗极富,除依据正史处,还采用了野史杂志三百二十余种,而且对史料的取舍极严,考辨异同,尽力求真,所以记述内容,比较翔实可信,为历代史学家所推崇。《通鉴》文字以荀悦的《汉纪》为宗,力求简明扼要,文笔生动流畅,朴质精炼,富有文学意味。不仅可以作为历史著作阅读,有些篇章也可当作文学作品欣赏。

史学双壁是指

“史学双壁”指的是哪两部史书?

在我国浩瀚如烟的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壁”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一部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学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著的《史记》;另一部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

我国古代史学成就双壁的史书

两司马 与 史学双璧 哪些方面不同?

司马迁《史记》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司马迁与司马光史学思想有许多相同之处 :都提倡直笔 ,对统治阶级的阴暗面和人民的反抗斗争能实事求是给予真实地记载 ;都具有无神论思想 ,重人事而不言天命 ;都具有总结历史盛衰的自觉意识 ,善于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但是 ,他们的史学思想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司马迁持异端史观 ,而司马光持正统史观 ;司马迁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 ,而司马光认为古今不变 ,求古之道是为了施于今 ;司马迁旨在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写成一部包罗万象的通史 ,而司马光旨在关国家盛衰 ,系生民休戚 ,为帝王们写成一部政治课本。

延伸阅读:

“史学双壁”指的是哪两部史书?

琐记中两次提到做人要小心分别是哪两次

苏州评弹是哪两种表演形式的统称(苏州评弹)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哪四宝(中国的文房四宝是指哪四宝)

强劲的动物猜什么生肖

中亚五国指的是哪五国 中亚五国分别指的是哪五国

精彩推荐

精彩看点

中国南北分界线在什么地方?
中国南北分界线在什么地方?
茄子肉丁打卤面
茄子肉丁打卤面
怎么查询教师资格证编号
怎么查询教师资格证编号
Word怎么快速生成目录
Word怎么快速生成目录
快乐大本营有过哪些节目主持人
快乐大本营有过哪些节目主持人
自制炸糖糕
自制炸糖糕
微信收不到消息怎么办
微信收不到消息怎么办
cad比例尺怎么设置(比例因子)
cad比例尺怎么设置(比例因子)
我的世界指令大全
我的世界指令大全
海参怎么样吃
海参怎么样吃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