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 2024-06-02
分类: 生活百科
字号: A+ 默认 A-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药材基原】中药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本草纲目》云:“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以根茎粗状、残留叶柄及须根少、质坚实、断面红黄色者为佳。生用或清炒、姜汁炙、酒炙、吴茱萸水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传统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现代功效】镇静催眠,解热,降压,扩张冠状血管,正性肌力作用,抗心肌损伤,抗心律失常,降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血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增强耐缺氧能力,抑制组织代谢,降低组织耗氧,兴奋胃肠平滑肌,抑制胃液分泌,抗胃黏膜损伤、抗溃疡,利胆,抗腹泻,抗辐射,抗炎,细胞免疫促进作用,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原虫,抗肿瘤。

【主治病症】热病火热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心火亢盛,胸膈热闷,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肝火目赤肿痛;胃热呕吐,消渴,牙龈肿痛;肠胃湿热,脘腹痞满,泄泻,痢疾;热毒疮疡,聤耳,湿疹,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熬膏涂、浸汁用。治热病高热、湿热蕴蒸、热毒炽盛诸证宜生用;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宜酒拌炒;治胃热呕吐宜姜汁拌炒;治肝火犯胃、脘痛吞酸宜吴茱萸煎汤拌炒。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黄连及小檗碱毒性较小,常用量较少出现不良反应,偶可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全身瘙痒、荨麻疹、发热、心慌、关节疼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导致血压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小檗碱最严重的毒性为心脏毒性,临床可见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

【拓展应用】

一、内科诸疾

1.黄连治疗2型糖尿病方法:单纯饮食疗法1周,无明显效果加服黄连煎剂,取黄连20~40g水煎取汁30ml,凉后分服,3次/日,用量根据晨空腹血糖和三餐前尿糖水平进行调整。疗程1个月。10例初发患者均于服药1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尿糖逐渐恢复正常。其中8例2周后达到显效水平,另2例尿糖(±~+)持续存在。8例复发患者,其中2例服药2周后,临床症状改善,空腹血糖、尿糖下降,3周后达到显效水平。其中9例有效,另2例无效,总显效率55.5%,有效率88.8%。

2.黄连液浸泡治疗糖尿病足取黄连65g,淘洗后放入2 500ml烧瓶内加水2 000ml浸泡24小时,然后每天煮沸1次,连煮3天,患者局部进行清创,有坏死的组织用剪刀剪去,然后把患趾泡入盛有黄连液的小杯内浸泡,浸泡时间1~2小时,浸泡完毕后用抗菌1号纱条(是我院以乌梅、诃子、石榴皮等中药为主自制的棕色混悬液体。用法:浸泡无菌纱条换药。主要功能:消炎、收敛、固涩)换药,换药中可根据患趾情况局部可加用庆大霉素或胰岛素,注意每天浸泡前患趾用3%双氧水清洗,再用生理盐水清洗,有坏死组织一定要剪去,这样新生的肉芽组织才能形成。

3.黄连液湿敷结合热疗治疗糖尿病足应用黄连液湿敷结合热疗治疗糖尿病足患者10例,获得满意效果。使用HG-2000体外高频热疗机,应用频率为3.6MHz高频振荡电流,通过空气作为人体与电极之间加热的介质,产生高频电磁场作用于患肢,温度39.5℃~41.5℃,时间30~40分钟/次,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间隔3~5天可进行第2个疗程。高频热疗期间,结合中药黄连液纱条局部换药。方法是局部彻底清创,将黄连液浸泡过的纱条敷盖于伤口上,无菌包扎。经治疗,Ⅰ级患者:第1个疗程治愈2例,连续2个疗程治愈3例;Ⅱ级患者:第1个疗程无效,连续2个疗程治愈1例,连续3个疗程治愈率2例。Ⅲ级患者:2例无效,放弃治疗接受其他治疗方案。

4.黄连冲泡代茶饮治疗慢性胃炎陈氏对12位患慢性胃炎患者以黄连冲泡代茶饮均治愈。方法:将黄连10g,陈皮10g放于大茶杯中,沸水200ml浸泡,15分钟后饮用,可重复浸泡,每日3~5杯,10日为1个疗程,1~6个疗程治愈。

体会:对慢性胃炎宜选用抗生素药口服有效抑制胃内细菌繁殖,阻止病变发生。黄连清热燥湿,止痢止呕,泻火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陈皮理气健脾,宽中消食,可抑制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抑制胃肠运动,降低毛细血管脆性。二药合用起到较好治疗效果。

5.吴茱萸配黄连治慢性胃炎阎氏等在临证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在顽固性慢性胃炎应用西药效果不佳时,可于辨证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配黄连,往往能获得奇特疗效。其经验是:虚证、寒证胃炎,吴茱萸的用量要倍于黄连;实证、热证胃炎,黄连的用量要倍于吴茱萸。二者配伍应用,辛开苦降,除脘痞、消腹满疗效神速,一般3~5剂就能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现代药理实验证实,黄连、吴茱萸对幽门螺杆菌有高度的抑杀作用,这也许是取得显著疗效的药理基础。

(1)寒证胃脘痛案:李某,女,32岁。有慢性胃炎史3~4年,近20天上腹痛胀、不能食、恶心欲吐,于1990年7月10日收住院。胃肠钡剂透视仍诊断为慢性胃炎,曾用三九胃泰等,治疗10余天效果不佳,胃脘仍胀痛不适,畏寒,肢冷,不能食,每日靠输液补充营养。查体:患者面色白,体瘦倦卧,胃脘部压痛,舌淡苔白,脉弦沉细。诊为寒证胃脘痛,以附子理中汤加减治疗。处方:制附子9g,香附9g,高良姜10g,党参10g,白术10g,甘草9g,水煎服。服药5剂后,畏寒、腹痛症状减轻,但仍胃脘胀满、恶心呕吐、不能食。上方加吴茱萸10g,黄连5g。服药3剂后,诸症大减,连服10余剂,患者痊愈出院。1年后相遇告之,身体健康,胃炎未复发。

(2)热证胃脘痛案:高某,男,39岁。胃脘部疼痛不适,胃镜检查为糜烂性胃炎,口服过庆大霉素、三九胃泰,效果不著,1989年9月8日要求服中药治疗。主诉胃脘部嘈杂、胀满、有烧灼感,伴有吐酸,便干,溺黄,舌红苔黄,脉弦略数。中医辨证属热证胃脘痛。给以黄连10g,蒲公英30g,黄芩10g,大黄9g,半夏10g,枳壳10g,瓦楞子30g,莱菔子30g,服药5剂效果不显,上方加吴茱萸5g,继服5剂,诸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又服10剂,诸症消失,钡透检查胃部未见异常。

(3)虚证胃脘痛案:王某,女,79岁,1994年5月就诊。自述胃脘部胀满不适、不欲食20天,在附近医院钡透诊为慢性胃炎,服用过吗丁啉及中药汤剂10剂,治疗半个月余,病情未见好转,后来我院中医科门诊治疗。详问病史,言胃脘胀满喜按,饭后胀重,肢倦乏力,观其面白,唇淡,舌淡苔白,脉弦细,诊为虚证胃脘痛。查前医用药为六君子汤加鸡内金。为了验证吴茱萸配黄连的药物疗效,仍以六君子汤加鸡内金,配加吴茱萸10g,黄连5g。服5剂后,诸症明显减轻,共服15剂,上症皆除,钡透复查胃炎痊愈。

6.黄连治疗痢疾黄连为治痢止呕之要药。在历代成方中其效颇著。黄连不但治痢止呕效好,且消痞作用甚强。临床上用单味黄连治疗腹泻,每每收效。2000年8月份外出旅游,杨某因暑热口渴,喝饮料一瓶,约经30分钟自觉脘腹痞满腹痛难忍,辗转不安,腹胀泻痛,按之不减,不知饭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厚,脉濡数。投以黄连少许(约1g),泡茶饮服,1剂而愈。此乃外感时邪,加之饮食不节,湿热交阻于内,气机升降失和所致之实证腹满,故投以黄连以清热燥湿,使热去湿除,气机运转正常到腹满自消。药虽一味,效若桴鼓。供同道探究。

体会单味黄连治腹满,虽简单易行,经济效好,但是宜于实证热证,尤宜于湿热蕴结引起之中满热胀。对虚寒之证则皆非所宜。又因黄连味苦,苦燥之品易伤阴津,且对胃有刺激,易恶心呕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于饭前服少量的苦味药(如黄连),可增强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如果服用过量,反而抑制胃液分泌,影响食欲。故临床使用时,黄连量宜小,不可过大,中病即止,以免伤阴败胃。

二、儿科诸疾

1.黄连消积散治疗婴幼儿消化不良黄连消积散由黄连、干姜、莱菔子组成,按1∶1∶2的比例混匀、粉碎,予以分装,每包2g备用。1岁以内1~1.5包/日,2岁以内1.5~2包/日,3岁以内2~3包/日,分3~4次温开水冲服。服药期间嘱多饮白开水。治愈即停止用药,2日内无效,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治疗结果:最短治愈时间1小时,1日内治愈90例,显效36例,无效10例;2日内治愈35例,显效5例,无效6例,2日内总有效率为95.6%。

黄连消积散中黄连苦寒,归胃、大肠等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干姜辛温,具有温中回阳、温肺化痰之功效,可制黄连之寒性;莱菔子辛甘平,具有消食化积、祛痰下气之功效,后二者归脾、胃、肺三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连有明显而广泛的抗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有抑制作用,且小剂量服用通过味觉分析器的兴奋,提高食欲中枢的兴奋性,并能反射性的引起胃液分泌量增加而呈现健胃作用。姜的芳香和辛辣成分能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胃液分泌增强,胃蠕动增强,有助于增加食欲和促进消化吸收作用,有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同时具有止呕和镇痛作用。莱菔子含有莱菔素,对大肠埃希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与黄连有协同作用,二者皆有抑菌作用,而非杀灭作用,故不易造成肠菌群失调症。上三药合用辛开苦降,具有消食积、止呕吐、清积热、解蕴毒之功效,且具有组方简单、药源丰富、服食方便的特点。

2.黄连配大黄治滞颐黄连主治滞颐。脾之液为涎,廉泉乃津液之道路,由于小儿脾胃素蕴湿热,致廉泉不能自约则涎液自流。投黄连以清热燥湿,配大黄通腑泻火。两药相合,一清一泻,湿热得除,涎液自止。

马某,男,1岁8个月,于1990年12月10日初诊。其母代诉:经常流涎不止近2个月,胸襟常被浸湿,涎液黏稠,口角红烂,小便短赤,大便秽臭,面赤唇红,舌质红苔黄,指纹紫。病属滞颐,拟方清热泻脾。处方:黄连1g,生大黄4g,开水浸泡取汁,少量分次频喂。1日后,流涎见止,口角红烂好转,前药继服2剂,口角流涎已愈。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3.黄连、菖蒲治口舌生疮黄连6g,菖蒲3g,水煎服或研末冲服。治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舌为心之苗,心火上窜于口舌,黄连味苦性寒,入心、肝、胆、胃、大肠经;菖蒲为引心经之要药,引黄连专入心经,直达病所,故收效迅速。

4.黄连肉桂敷脐治疗小儿口疮以黄连10g,肉桂2g,烘干研细末,以纱布包起,敷于患儿脐部,固定。3日后如口疮未愈,再敷1次。治疗40例,其中敷3日愈者30例,其余均在6日内痊愈。

患儿张某,男,2岁。口舌生疮,舌尖破溃,齿龈、口角溃烂,周围红赤,疼痛拒食,口臭,涎多,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以上法敷脐,第2日疼痛明显好转,局部红色转淡,第3日破溃处基本消失,再用1日,口疮已愈。

小儿口疮,多为心火上炎、脾胃积热所致,治当清热泻火。《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黄连,能清心、胃之热,以黄连敷于脐部,以清心、脾胃之火。少加肉桂,取其辛香走窜,能促进黄连向体内渗透,故只能少量,不宜多用。心脾无积热,则口疮自愈。

5.黄连治疗新生儿脓疱疮将川黄连15 g,水200ml放入药壶内温火煎成100ml川黄连药液,用纱布过滤,滤掉川黄连残渣,待冷却后备用。方法:在抗生素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温水给患儿擦浴,然后取川黄连药液10~20ml,用无菌棉签将药液涂于患儿皮肤,涂抹面积可根据患儿脓疱疮的范围大小决定,涂抹一般为每日3次,也可根据病情增加涂抹次数,还可在川黄连药液涂抹完待干后用2%碘伏涂抹皮肤辅助治疗,因新生儿皮肤黏膜薄,所以涂抹操作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伤新生儿皮肤,如病情严重脓疱疮范围大,还可用川黄连药液洗浴治疗。谨记保暖勿使患儿感冒,同时对新生儿也不要包裹过紧、过热,保持新生儿皮肤干燥、清洁。45例患儿治疗3~4天后,皮肤表面脓疱疮明显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无瘢痕,总治愈率100%。

6.黄连油治疗小儿脓疱疮将黄连研末过100目筛后制成黄连粉,黄连油制成比例是5g黄连粉加10ml香油调成。用棉签将黄连油涂在患儿皮损上,每日3次,7日为1个疗程。治疗60例,痊愈49例,占81.76%,有效11例,占8.33%,总有效率为100%,无任何不良反应。

7.黄连外用治婴儿湿疹渗水较多者,先用黄连10至30g(皮损大小酌量)煎水湿敷(药温适度),每日3~5次,每次0.5~1小时。用药1~2天后渗水减少或无渗水者改用黄连粉香油调涂,日换药1~2次,直到痊愈。湿疹面积较大者。除用上法外,再配服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1支,1日3次。

某男,5个月。1989年6月10日初诊。头部起红斑、丘疹、瘙痒、流水已半月余,口服扑尔敏,外用尿素软膏无效。查:前额及后头部遍布红斑丘疹,抓破处有黄黏水渗出,小儿哭闹,瘙痒难入睡。诊为婴儿湿疹。系乳母孕期胎中感受热毒所致。拟用黄连15g(打碎)水煎取汁湿敷,日3次,每次半小时。次日渗水减少,改用黄连粉香油调涂,日1次。3日后红斑丘疹消失,瘙痒亦解。半年后随访未复。

8.黄连甘草饮治疗小儿疾患中医儿科副主任医师王玉玲,善用黄连甘草饮治疗小儿疾患,每获佳效。马氏几年来,将黄连甘草饮反复验于临床,治疗小儿夜啼、口疮、鹅口疮、滞颐、呕吐等症,效若桴鼓。

(1)夜啼:黄某,男,59日。1987年7月6日初诊。患儿因母乳不足,常辅以代乳品,近日来夜啼不止,见灯光则哭更甚,烦躁不安,大便干燥,小便色黄,面赤,舌尖红,苔白微黄,指纹青紫。诊为夜啼。予黄连0.6g,生甘草0.4g,开水浸泡取汁,分次频喂。服药后当日夜间啼哭大减,翌日继服前方,2日后小儿夜安入睡。

(2)口疮:王某,男,94日。1987年2月4日初诊。患儿2日前舌上有一白色的溃烂点,经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药无效。现唇、舌、颊内及齿龈处溃烂点十余处,大小不等,色白边缘红,疼痛拒食,口臭流涎,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面赤舌红,苔黄,指纹紫。诊为口疮。予黄连0.8g,生甘草0.5g,开水浸泡取汁,分次频喂。2日愈。

(3)鹅口疮:金某,女,91日。1986年12月30日初诊。其母代诉:患女为7个月的早产儿,出生后一直体弱多病,时常感冒或腹泻,常用抗生素治疗。近3日来,口腔黏膜白屑堆积,不能吮乳,常用西药龙胆紫涂口,白屑退而又生,大便干燥,小便短黄,面赤唇红,舌红苔白腻,指纹紫。诊为鹅口疮。予黄连0.8g,生甘草0.5g,开水浸泡取汁,分次频喂。药后口腔白屑日渐减少,2日后诸症均消失。

(4)滞颐:郭某,男,1岁5个月。1987年3月10日初诊。患儿经常流涎不止近2个月,胸襟常被浸湿,涎液黏稠,口角红烂,小便短赤,大便秽臭,面赤唇红,舌质红苔黄,指纹紫。诊为滞颐。予黄连12g,生甘草0.8g,开水浸泡取汁,分次频饮,1日后流涎见止,口角红烂好转,前药继服2剂,口角流涎已愈。随访20日未见复发。

(5)呕吐:周某,男,16日。1987年7月18日初诊。乳儿呕吐乳汁2日,日四五次,其味酸臭,口干,大便秽臭,小便色黄,唇、舌红,苔黄。诊为呕吐。予黄连0.5g,生甘草0.3g,开水浸泡取汁,分次频喂。药服1日,呕吐已止。

体会黄连甘草饮,药味少,药量小,仅由黄连、甘草两味药组成,其用量之比为10∶6,取黄连为主药,清心脾之火,功能独专,配生甘草为佐药,一是加强清火其效更宏;二是缓和黄连苦寒颇甚之药性,以防苦寒败胃。此方配伍严谨,一苦一甘,相反相成,共奏清心泻火之功。以上列举诸症,其病机皆为心脾积热,故可异病同治,投黄连甘草饮,每能获效神速。饮剂优于汤剂,分次频喂,尤其便于婴幼儿服用,深受家长们的欢迎,开水浸泡取汁,亦优于煎煮,不欲其味之重浊。使之利于清上部无形邪热更佳,这些正是王师的妙用所在。

三、外科诸疾

1.黄连纱条应用于延期愈合创面换药①黄连纱条的制作:取黄连500g,切片,放入铜锅中加蒸馏水1 500ml浸泡2~3小时,煮沸30分钟,用多层纱布或过滤纸过滤;药渣加水1 000ml,煮沸30分钟,第2次过滤;滤渣再加水500ml,煮沸30分钟,第3次过滤;合并3次滤液,浓缩至500ml,冷藏24小时后过滤;加蒸馏水至5 000ml,使煎液含生药量为10%,加0.3%尼泊金乙酯50ml,封装于500ml盐水瓶内,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压力0.15 mPa,消毒30分钟)。取黄连液倒入灭菌纱条缸内,配制成黄连纱条备用。②换药方法:清洁感染灶,去除坏死组织,使伤口呈现新鲜状,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生理盐水清洗创面,采用敏感抗生素局部涂搽,取黄连纱条平铺湿敷或填塞创面,换药,每日1次。

2.大剂量黄连内服促进伤口愈合在基层的医疗实践中,伤口久不愈合是一种甚为常见的临床病症,李虎明医师以其独特的治法令许多患者恢复了健康。赵氏等师从李虎明医师,接触到大量该类病例。其临证以大剂量黄连30~60g内服为基础,辨证治疗此疾,均获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伤口久不愈合其病性,以虚实夹杂证或以实证为多见,单纯虚证少有。该病性质中的虚即中焦脾胃虚弱,实即局部湿邪为患,气血不畅,甚至郁久化热。针对其中的实性成分,选取黄连,自然毋庸置疑。对本病中可能存在的虚性因素,医者常恐其苦寒伤胃而不敢用之。李氏认为,中焦以通为用,即便是虚证,补益亦不宜呆补,而应该以提高其运化功能为目的。黄连的燥湿之用,能够祛除因虚致实而生成的水湿,从而令中焦气机畅通,水谷运化有权,机体得养,也许这就是古人有“黄连可厚肠胃”之说的原因之一吧。选定黄连为治疗伤口久不愈合之病证的基础药物之后,再来探讨一下其用量问题。李氏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对于此病证,只有大剂量使用黄连30~60g,才能直指其局部实热病性,药效内达中焦脾胃、外至肌肉患处,清其热,燥其湿。在临床实践中,若恐其苦寒碍胃,可酌加陈皮、厚朴等温运之药。若遇水湿内停或湿热内蕴与中焦虚弱并见之证,李氏常在重用黄连的同时配伍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等,攻补兼施,寒热并用,主辅相佐,则阴阳相济,而无偏胜之害。

张某,男,25岁,2005年7月6日初诊。半个月前右上臂刀砍伤,出血较多,至医院清创、缝合、包扎后,静脉滴注青霉素15日(具体用量不详)。拆线后伤口仍未收拢,局部仍有红肿,未见脓性分泌物,创面边缘可见白色糜烂。现患者纳差,眠可,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缓。处方:黄连30g,黄芪50g,当归15g,连翘20g,赤芍12g,桃仁12g,桂枝10g,金银花30g,鸡内金15g。3日后局部红肿消失,创面白色糜烂好转,可见淡红色新生肉芽组织。处方不变。7日后患者精神转佳,纳食好转,肉芽组织继续生长。11日伤口愈合。

四、其他

1.黄连散治疗宫颈糜烂黄连50g,儿茶30g,地榆20g,常规炮炙,药物烘干,加工细末,过150目筛,紫外线照射30分钟消毒,装瓶备用。用药方法:常规外阴消毒,用扩阴器扩开阴道,用干棉球轻轻擦去宫颈、阴道分泌物,然后取药粉约1g,直接均匀地撒在宫颈糜烂面上,隔日上药1次,7次为1个疗程,用药期间禁止房事。治疗21例,痊愈12例,显效9例,有效率100%。有5例用药14次愈合,7例用药28次愈合,9例用药20次显效。

黄连寒水石治疗外敷中药常引起的皮肤过敏外敷中药常引起皮肤过敏,过去多采用一些疏风止痒消肿的中药外洗,但效果都不很理想。麦氏在老中医林启流的启发下,改用黄连、寒水石、珍珠散外洗,效果满意。方药及用法:黄连15g,寒水石30g,珍珠散(自制)5g,用1 000ml水煎,温热外洗患部,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方解:黄连有清热燥湿作用;寒水石有清热泻火作用,在《本草求真》中有“敷烫火伤”的记载,珍珠散由珍珠壳、朱砂、冰片合成,均有清热作用。其中朱砂、冰片均有防腐疗疮疡的功效,而冰片又有止痛止痒的作用。故三药合用,外洗对外敷中药引起的皮肤过敏有很好的疗效。

2.黄连液治疗外耳湿疹黄连液制备:用黄连50g,浸泡在60%酒精液200ml中7天,备用。予黄连液患部外涂,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氧化锌软膏外涂,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临床疗效比较:黄连液治疗外耳湿疹具有较好的疗效,其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对具有瘙痒、表皮脱屑及渗出物者有显著疗效,1个疗程治愈率达70%以上,对有表面粗糙者效果不显。治疗组中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

3.黄连油膏治疗剥脱性唇炎药物调配:黄连50g,研磨去粗,筛取粉末;维生素B25mg×20片研末,用芝麻油将二者混合后调成糊状即可。

刘某,女,14岁,口唇糠麸样病变3个月余,用中西药治疗均无效。遂依据药物特性,用芝麻油将黄连(粉剂)、维生素B2(研成粉)调制成膏,每餐餐前洗去,餐后涂上。3天后脱屑减半,7天后脱屑消失,追访至今未发。

4.黄连合剂滴鼻治疗鼻炎方药组成:黄连4g,白芷4g,辛夷6g,苍耳子6g。制用方法:加水适量煎15分钟后,取药液澄清过滤装入滴瓶内待用。用时患者仰卧,头部低于床沿,滴入药液5~7滴,感觉喉部渗有药液时将头部左右摆动数次,使药液遍布鼻腔,10分钟后坐起,1日滴4~6次,轻者3天见效,1周后症状消失。

王某,女,23岁,农民。1年前自感鼻腔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来诊时鼻塞不通,流黄色涕液,头痛头闷,眼眶疼痛,睡眠时张口呼吸,嗅觉及记忆力均减退。曾经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窦炎,屡治时轻时重,效果不佳。经用黄连合剂滴鼻后5天见效,半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

延伸阅读:

黄连素片的功效与作用 吃黄连素片有什么副作用

黄连素的功效与作用

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黄连、黄柏、黄芩功效对比)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标签: 黄连 中医 中药

精彩推荐

精彩看点

红丝绒是什么原料做的
红丝绒是什么原料做的
包子馒头用什么面粉
包子馒头用什么面粉
雷雨天气行车的几个注意事项
雷雨天气行车的几个注意事项
新鲜的花生怎么储存
新鲜的花生怎么储存
龙井茶是绿茶吗?
龙井茶是绿茶吗?
烧水壶能煮鸡蛋吗
烧水壶能煮鸡蛋吗
如何做好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
如何做好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工作
鸡蛋能上飞机么
鸡蛋能上飞机么
晒干后的牛肝菌怎么吃
晒干后的牛肝菌怎么吃
摩托车上牌照怎么办理手续
摩托车上牌照怎么办理手续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