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简短_防震减灾常识

时间: 2024-06-03
分类: 生活百科
字号: A+ 默认 A-

防震减灾 | 超实用的防震减灾小知识!

超实用的防震减灾小知识!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简短(防震减灾常识)(1)

超实用的防震减灾小知识!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 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特设立了每年的5月12日为中国的“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防震居家期间,我们身边都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又该如何去防范和避免?这里有一些安全小贴士,希望大家都可以学习保护,将安全牢记于心。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简短(防震减灾常识)(2)

逃生原则1:“蹲下、掩护、抓牢”

介绍:

无数次地震救援案例表明,地震中最危险的时刻,是在晃动最为强烈时,试图强行逃出房屋,或返回房屋试图抢救同伴及某些物品,这些举动会加大被坠落物体砸死、砸伤的几率。

因此,国际通行的地震逃生原则“蹲下、掩护、抓牢”,至少时至今日仍然是有效的。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简短(防震减灾常识)(3)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简短(防震减灾常识)(4)

逃生原则2:最佳路线“停—跑—停”

介绍:

地震其实是有规律的,一次震动袭来,先是纵波上下动,后是横波左右晃,短的一二十秒,长的持续一两分钟,之后便会有短暂的平静期。间隔时间越长,说明震源离你越远。

当房子晃动的时候,你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思考,不晃的时候往下一个地点转移,在下一波震动来袭之前,躲在新的可藏身的安全之处。总之,逃离的最佳路线便是“停—跑—停”,直至从屋内转移到屋外,从不安全的地带转移到安全的地带。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简短(防震减灾常识)(5)

各种场景下的地震避险措施

人在卧室

千万别钻床底下: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这些地方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它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墙角等空间小的地方。以前人们认为钻到床底下最安全,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并非最佳的躲藏之处。

躲开头上悬挂物:要选择上面没有悬挂物,附近没有电源插头的地方,以防上面的悬挂物落下砸伤及电源线着火引发的次生灾害。

衣柜绝不允许进去:唐山地震时,有人钻进衣柜躲藏,几天后救援队发现时,人是完好的,但最后憋死了。

把门打开:躲藏地点离门近点,门最好打开,可以背靠在门框上,手抱头,待地震结束时准备随时转移,为逃生准备活路。

人在客厅

把客厅当成转移地带:现代人生活富裕了,宽敞明亮的新式客厅出现后,其功能也在变,成为日常会客、休闲的区域。客厅是四通八达没有堆积物的地方,地震中,应把客厅当成安全的转移地带。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简短(防震减灾常识)(6)

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中国人传统习惯是将逃生用具锁在柜子深处,一旦用时却发挥不了作用。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方便各个房间的人拿起就跑。

人在卫生间

此处最安全:如果地震发生时,你恰好在卫生间,那么恭喜你,你的生存几率要大很多。地震时,尺度越小的房间越安全,尺度越大震动越大越容易倒塌。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更安全。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简短(防震减灾常识)(7)

水源很重要:守着水源是卫生间的一大优势,唐山地震,有人靠水维持了很长时间。

人莫扎堆:都知道卫生间最安全,但地震发生时,切莫全家人都一起躲在卫生间,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几率。因为,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并不确定,只是相对的安全,人员分散躲藏意味着总有人在外面以防万一,可以在震后即时展开救援。

人在室外

就近选择开阔地:立即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躲开建筑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高大建筑;不要停留在过街天桥、立交桥的上面和下方。

避开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要注意躲开广告牌、街灯、物料堆放处;要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避开其它危险场所:避开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等处,还要注意避开高压线和下水道。

要保护好头部: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简短(防震减灾常识)(8)

人在车里

千万别躲在车里:汽车看起来很结实,但其实只是薄薄的一层,不堪一击。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你在驾车,汽车会像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此时应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然后立即下车抱头蹲在车边。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简短(防震减灾常识)(9)

抓牢扶手,降低重心:如果地震时你正坐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那么只好就地 取材,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在楼梯间

千万不能坐电梯: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能使用电梯。一旦断电,上不来下不去就卡在里面出不来了。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可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往哪儿跑要看情况:地震发生后,一定要往下跑吗?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住在高楼层的住户而言,往哪儿跑的原则应该是就近——离地面近就往地面跑,离楼顶近就往楼顶跑,总之,“见天见地”都能够和外界接触,相对更安全。一定要走安全的逃生通道。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简短(防震减灾常识)(10)

逃生绳使用分人群:有的家庭备有逃生设备,比如速降绳,使用时一定要在一轮地震波结束后的平静期。提醒您的是,使用速降绳的人一定是经过训练的,速降过程中需要脚的借力支撑,否则跟跳楼没什么区别,只是多了根绳而已。

地震常识

1.地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

答: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厚度为35千米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2.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3.什么是断层?

答:断层是岩层的连续性遭受到破坏,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相对移动的一种构造形象。该断裂面称“断层面”;两旁的岩块称“盘”,根据断层两盘相对移动性质,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4.地震带与活动断层有什么关系?

答:(1)绝大多数强震震中分布于活动断层带内。(2)世界上破坏性地震所产生的地表新断层与原来存在的断层走向一致或完全重合。(3)在许多活动断层上都发现了古地震及其重要现象,重复的时间在几百年至上万年。(4)大多数强震的极震区和等震线的延长方向与当地断层走向一致。(5)震源力学分析得出,震源错动面产生状态大部分和地表断层一致。

总之,地震带与活动断层有着成因上的密切联系。活动断层作用又是产生地震和地震带分布的根本因素。

5.什么是地形变?与地震有何关系?

答:地形变是指地壳形变。地形变包括水准点的高程变化及地形地貌变化等。地形变与地震有关,地下断层的活动是大多数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大地形变测量能够监视断层的活动,配合其他方法,就有可能准确地判定断层活动的状态,沿着这个思路,大地形变测量能为地震综合预报提供极其有用的判断依据。

6.何谓世界三大地震带?

答: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经科学家研究,全球主要地震活动带有三个:

(1)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2)欧亚地震带:该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中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尔卑斯山,也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个带全长两万多千米,跨欧、亚、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15%。

(3)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

7.地震是什么?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8.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7.2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二战时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的原子弹的能量。

9.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10.什么是构造地震?

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11.什么是火山地震?

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12.什么是塌陷地震?

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13.什么是诱发地震?

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14.什么是人工地震?

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15.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是如何引起的?

答:火灾,由房屋倒塌、煤气泄漏和明火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16.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是地震大小的度量,反映不同地震释放能量的差异。

17.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答: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震级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只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18.什么是基本烈度?什么是震中烈度?

答:基本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在今后一定时间内(如100年)和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值。震中烈度是指震中区的最大地震烈度值。

19.震级与震中烈度有何关系(震源深度在15-20千米的情况)?

答:

震级(M)

2

3

4

5

6

7

8

8以上

震中烈度

Ⅳ-Ⅴ

Ⅵ-Ⅶ

Ⅶ-Ⅷ

Ⅸ-Ⅹ

20.中国地震烈度值怎么划分的?各烈度判别的标准又是哪些?

答:中国地震烈度值划分为Ⅰ-Ⅻ度。各烈度值判别标准:

烈度

人的感觉

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

其他现象

室内个别静止中的人有感觉

室内少数静止中的人有感觉

门窗轻微作响

悬挂物微动

室内多数人感觉,室外少数人感觉,少数人梦中惊醒

门窗作响

悬挂物明显摆动,器皿作响

室内普遍感觉,室外多数人感觉,多数人梦中惊醒

门窗屋顶、屋架颠动作响,灰土掉落,抹灰出现微裂缝

不稳定器物翻到

惊慌失措,仓皇逃出

损坏: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裂缝

河岸松软土出现裂纹,饱和砂土出现喷沙冒水,砖烟囱裂缝掉头

大多数人仓皇逃出

轻度破坏:局部破坏,开裂,但可使用

河岸出现塌方,饱和砂土层多处喷沙冒水,软土裂缝多,烟囱中等损坏

摇晃颠簸,行走难

中等破坏:墙体龟裂缝,结构损坏

干硬土上有裂缝,大多数砖烟囱严重破坏

坐立不稳,行动的人可能摔跤

严重破坏:局部倒塌,修复困难较多

干硬土上多数出现裂缝,基岩上出现裂缝。滑坡、塌方常见,烟囱倒塌

骑自行车的人会摔跤,不稳定的人会摔出几尺远,有被抛起来的感觉

倒塌:大部分倒塌不堪修复

山崩地断裂出现,基岩上拱桥破坏,大多数砖烟囱从根部损坏或倒毁

毁灭

断裂延续很长,山崩常见

山河改观

21.什么是震源?

答:地壳内发生地震的地方。

22.什么是震中?

答:从震源向上垂直对应地面的地方。

23.什么是震中距?

答:从地面上任一点到达震中的距离。

24.什么叫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答:震中距在100千米以内的地震叫地方震;震中距在100-1000千米称近震;震中距大于1000米为远震。

25.什么叫主震、余震、孤立型地震?

答:成群发生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称主震;主震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前震和余震很少,震前异常表现也少,但能量基本上是一次性地释放的这种地震称孤立型地震。

26.何谓微震,有感地震;破坏性地震,强烈地震、大震和巨大地震?

答:各国和各地区的地震分级标准不尽相同。

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9,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其中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27.地震波有哪些种类?特点有哪些?

答:地震波主要包含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地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28. 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29. 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

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

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30. 地震观测仪器有哪些?

答:地震观测仪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地震仪,用来观测和记录地震振动,以确定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另一类称为前兆仪器,用以检测地震的前兆异常,为地震预报服务。

31.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是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作出预报。分为“长、中、短、临”的阶段性渐进式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和工作程序。

32.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如何?

答: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我国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还仅仅是四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作出准确的预报。

33.地震预报是如何发布的?

答: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临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级、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已经发布地震短临预报的地区,如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可由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凡未经政府认可的地震预报信息,均属地震谣传,不可轻信。

34.地震有先兆吗?

答:有,岩石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和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35.地震前兆有哪些类别?

答:有地壳变形、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油、气)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及宏观前兆异常等类别。

36.地震前有哪些宏观观象?

答: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气味、气雾、地下水异常,喷沙,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等。

37.动物的异常反应能作地震预报吗?

答:动物异常并不是一概由地震引起,还有其他干扰因素需要排除,即:季节、气候、生理活动、疾病、动物生活环境的改变等。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很多时候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观察宏观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所以我们要对动物异常反应进行综合分析后,确认是震前反应时才能作为预测地震的依据。

38.地震谣言的特征是什么?

答:地震谣言的特征:“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带有封建迷信色彩或离奇古怪传说。

39.世界上已发生最大的地震是几级?在哪些地区发生的?

答:直到目前记录到最大地震是8.9级,共三次。分别在1906年1月31日发生在南美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边界附近; 1933年3月2日发生在日本国三陆东海中;1960年5月22日发生在南美洲智利。

40.什么是地震预警?

答:地震前出现短暂的、能预示地震即将来临的异常现象,这些现象被称为地震预警现象。在短暂的预警时间内,根据地震预警现象,采取合理的避震方法,安全脱险的成功率会大大增加,即地震预警。

41.我国地震多吗?

答: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绝大多数省都发生过6级以上强烈地震。根据20世纪全球资料统计,我国在全球陆地面积7%的国土上,发生了35%的7级以上大陆地震,我国大陆平均每年发生20次5级以上地震。历史上我国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如1920年宁夏海原8.6级地震,死亡23. 4万人;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死亡24.2万人。

42.为什么要提高工程抗震能力?

答: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于工程结构物的破坏造成的。因此,加强工程结构物的抗震设防,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43.需要进行抗震设防的重大工程有哪些?

答: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电站、通信枢纽、广播电视设备、医院、供水、供气、供热设施等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重大影响的工程。

44.哪些工程破坏后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

答:水库大坝、堤防、贮油、贮气设备、输油输气设备、贮存易燃易爆、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的设备,核能利用设施等。

自救互救常识

45.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答: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如药品、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

46.怎样摆放家具物品?

答: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在高大的家具上方不要堆放笨重物品。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47.怎么样避免地震时物品伤人?

答: 固定高大家具,并将灯具、挂钟等悬挂物取下或系牢,防止倾倒或掉下伤人。

48.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答: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地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 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49.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答: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震后迅速撤离。

50.地震时怎样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答:迅速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

51.地震时怎样保护自己?

答: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办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

52.地震时如何保护头部?

答:地震发生时可用事先准备好的枕头和坐垫保护头部,如果没有也可用双手抱住头部躲避。

53.为什么主震过后还要防余震?

答:一般情况下强烈地震发生后,还会继续发生几次到数十次余震,有的余震震级也较大(大不过主震级),其破坏和影响也给人们带来损失,所以在防震时也要预防余震的袭击。

54. 在平房怎样避震?

答: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55.在楼房怎样避震?

答: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等“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千万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56.高楼如何撤离?

答: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57:在操场怎样避震?

答: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58. 在体育馆、影剧院怎样避震?

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千万不要慌乱拥向出口,避开人流的拥挤,避免被挤到墙或栅栏处。

59.在街道上怎样避震?

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60.矿井下的工人应如何避险?

答:震时在井下一般比地面安全,井下矿工应熟悉安全通道,迅速撤离掌子面,但不可拥挤,因为掌子面处或竖井出口处有时支护差,临空面暴露多,一经振动可能塌落,造成人员伤亡,若井口塌方,暂时不能返回地面,也要保持沉着冷静,由专人指挥,尽力保存体力,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61.车间工人如何避震?

答: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床、机床及坚固的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62.室外危险物及危险场所有哪些?

答:危险物或高耸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脸等。

63.在开阔地怎样避震?

答:要躲开密集人群,就地卧倒或蹲下。

64.在野外怎样避震?

答: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要沿着与岩石滚动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65.在海边怎样避震?

答: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

66.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怎样避震?

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

67.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怎样避震?

答:司机应及时停车。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68.学校人员应如何避震?

答: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设防、抗震知识,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地震发生时,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间里,可以躲避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楼房内的学生可到开间

文章来源:营口市应急管理局

,

延伸阅读:

防震减灾的10条小知识简短_防震减灾常识

地震急救小常识手抄报,地震急救小常识手抄报内容怎么写

物业地震应急预案范文(通用30篇)

地震自救小常识手抄报,地震自救小常识视频

防地震的句子精选449句

防灾减灾手抄报图片大全一等奖,防灾减灾手抄报图片大全 一等奖

精彩推荐

苹果手机怎么可以导入视频
苹果手机怎么可以导入视频
win10家庭版cf闪退怎么办
win10家庭版cf闪退怎么办
淘宝怎么通过图片搜索宝贝
淘宝怎么通过图片搜索宝贝
苹果手机怎么投屏到电脑
苹果手机怎么投屏到电脑
建康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建康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铝箔胶带的用途是什么
铝箔胶带的用途是什么
手机怎么双开微信
手机怎么双开微信

精彩看点

excel表格怎么插入图片
excel表格怎么插入图片
今日头条号自媒体个人怎么注册
今日头条号自媒体个人怎么注册
什么游戏电脑和手机能联机
什么游戏电脑和手机能联机
吃什么食物最容易发胖
吃什么食物最容易发胖
真人示范健康手指操
真人示范健康手指操
布洛芬成分药品介绍
布洛芬成分药品介绍
怎样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
怎样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
破伤风有哪些症状
破伤风有哪些症状
白开水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白开水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AI中怎么做投影效果
AI中怎么做投影效果
返回
首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