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
翦字基本释义
1.姓。
2.“剪”的异体字。
翦字详细释义
翦
初生的羽毛
翦,羽初生也。一曰矢羽。--《说文》。王筠注翦者谓新生之羽,整齐之状也。”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齐也。前,古之翦字。”
姓。
翦
剪整齐
实始翦商。--《诗·鲁颂·閟宫》
翦,齐也。--《释言》
茅茨不翦。--《韩非子·五蠹》
又如翦缀(裁剪缝纫);翦发(修剪头发);翦灯(修剪灯芯◇常指夜谈)
割截;杀戮
不翦其类也。--《礼记·文王世子》。注割截也。”
又如翦刈(铲除);翦草除根(比喻彻底清除,不留后患);翦翎(剪除羽翎。常以喻因受羁缚,才能不
翦jiǎn 1.斩断;除去。 2.消灭;削弱。 3.剪刀。 4.用剪刀铰。 5.删除。 6.挥动;扑打。 7.谓两手交叉。 8.量词。用于花枝。 9.通"践"。 10.通"浅"。
康熙字典
翦【未集中】【羽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廣韻》卽淺切《集韻》《韻會》《正韻》子踐切,
音剪。《說文》羽生也。《爾雅·釋言》翦,齊也。《註》南方人呼翦刀爲劑也。《玉篇》勒也,齊斷也。《廣韻》殺也。《詩·召南》勿翦勿敗。《傳》翦,去也。《周禮·秋官·剪氏註》翦,斷滅之言也。《左傳·宣十二年》其翦以賜諸侯。《註》翦,削也。
又《成二年》余姑翦滅此而後朝食。《註》翦,盡也。
又《儀禮·旣夕禮》用疏布緇翦。《註》翦,淺也。《疏》謂染爲淺緇之色。
又《莊子·在宥篇》佞人之心翦翦者。《音義》善辨也。一曰佞貌。李云:短淺貌。《干祿字書》俗作剪。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箭,或作翦。
说文解字
翦【卷四】【羽部】
羽生也。一曰羽。从羽前聲。即淺切〖注〗
,矢。
说文解字注
(翦)羽生也。羽初生如前齊也。前、古之翦字。今之歬字。一曰羽。
舊作矢。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鏇不翦羽謂之志。翦者、前也。前者、
齊也。鍭矢、前其羽短之使前重。志矢、不前羽較長。喪禮則鍭矢骨鏃。異於金鏃。志矢無鏃短衛。異於骨鏃不前羽。按鍭矢前羽、謂羽爲翦。因之志矢之羽、亦謂之翦。故云一曰矢羽。从羽。歬聲。卽淺切。十二部。
翦字古汉语
翦
jiǎn
①<动>剪断;截断。《诗经·召南·甘棠》:“勿~勿伐。”
②<动>砍伐。《庄子·人间世》:“不为社者,且几有~乎!”
③<动>掠夺。《左传·成公十三年》:“~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
④<动>剪修;修整。《韩非子·五蠹》:“茅茨不~,采椽不斫。”
⑤<动>删改;删除。刘勰《文心雕龙·镕裁》:“~截浮词谓之裁。”
⑥<动>除掉;消灭。《左传·昭公十五年》:“吴在蔡,蔡必速飞。去吴,所以~其翼也。”
⑦<名>姓。【翦翦】⒈心胸狭窄的样子。⒉风寒刺脸的样子。⒊整齐的样子。⒋齐心的样子。
翦字百科
拼音:j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