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
集字基本释义
1.集合;聚集:汇~。齐~。~思广益。惊喜交~。
2.集市:赶~。
3.集子:诗~。文~。全~。地图~。
4.某些篇幅较长的著作或作品中相对独立的部分:《康熙字典》分为子、丑、寅、卯等十二~。影片上下两~,一次放映。三十~电视连续剧。
5.集合
6.的简称。
7.姓。
集字详细释义
集
同本义
集,群鸟在木上也。--《说文》
集,会也。--《尔雅》
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诗·周南·葛覃》
又如集隼(栖息的隼鸟);集凤(凤停于树)
引申为停留
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国语》
齐集有其一。--《孟子·梁惠王上》
沙鸥翔集。--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可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集合;聚集;收集
人皆集于苑。--《国语·晋语》
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资治通鉴》
皆
集jí
⒈聚,合,会合,总合~中。~聚。~会。~合。聚~。~腋成裘。
⒉多篇著作汇编成的书短篇小说选~。诗歌~。民间故事~。
⒊较长的书或影片的一部分上~。第八~。
⒋定期交易的市场~市。去赶~。
⒌群鸟停在树上~苑~枯。黄鸟于飞,~于灌木。〈引〉停留~止。
⒍完成,成功大业将~。今日之事幸而~(幸侥幸)。
⒎
康熙字典
集【戌集中】【隹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雦《唐韻》《廣韻》《韻會》《正韻》秦入切《集韻》《類篇》籍入切,音箿。《說文》本作雧。羣鳥在木上也。《詩·周南》集于灌木。
又《廣韻》就也,成也。《書·武成》大統未集。《傳》大業未就。《詩·小雅》我行旣集。《箋》集,猶成也。
又《韻會》雜也。《孟子》是集義所生者。《註》集,雜也。
又《廣韻》衆也。
又《廣韻》安也。《史記·曹參世家》問所以安集百姓。
又《玉篇》合也。《廣韻》聚也,會也,同也。《史記·秦始皇紀》天下雲集響應。《前漢·鼂錯傳》動靜不集。《註》師古曰:集,齊也。《史記·司馬相如傳》鱗集仰流。
又《左傳·昭二十三年》險其走集。《註》走集,邊境之壘辟也。
又《前漢·藝文志》劉歆總羣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註》師古曰:輯與集同。謂諸書之總要。《韻會》文集,文所聚也。唐有子史經集四庫。
又州名。《廣韻》漢宕渠縣,梁恭帝爲集州。
又《廣韻》姓也。漢有集壹。
又《韻補》叶疾救切,音就。《詩·小雅》我龜旣厭,不我告猶。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猶,于救切。
又叶昨合切,音雜。《詩·大雅》天監在下,有命旣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集字古汉语
集
jí
①<动>群鸟栖息在树上。《诗经·周南·葛覃》:“黄鸟于飞,~于灌木。”
②<动>泛指鸟降落或栖止。《岳阳楼记》:“沙鸥翔~,锦鳞游泳。”
③<动>停留;止息。《促织》:“临视,则虫~冠上,力叮不释。”
④<动>会集;聚集。《大铁椎传》:“贼二十馀骑四面~。”
⑤<动>召集。《冯婉贞》:“于是~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⑥<名>集子;汇合若干著作、作品编成的书。《少年中国说》:“龚自珍氏之~有诗一章。”
⑦<名>集部,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与“经”、“史”、“子”相对,包括诗诗作品。
⑧<名>集市。《范进中举》:“那邻居飞奔到~上,一地里寻不见。”
⑨<动>集会;聚会。《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
⑩<动>成就;成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日之事幸而~,晋国赖之。”
⑾<形>安定。《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天下已~,乃谋畔逆。”【集字】⒈集他人碑贴中的字以成文。⒉集他人文赋中的字以成诗。⒊集经文中字,以成摹本。
集字百科
集,常见汉字。有聚在一起、集市、集子、集姓等意思。另外,集是数学中集合的简称,同时也是控制论中的一个概念。同时,集也是一种游戏。简单而益智,一个集能发小波,两个集能发中波,三个集能发大波.大部分中小学生都玩过集.也对集有各自的理解地名用字,如:张表集、店集镇、大李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