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
状字基本释义
1.形状;样子:~态。奇形怪~。
2.情况:~况。病~。罪~。
3.陈述或描摹:~语。不可名~。
4.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供~。行~。
5.指诉状:~纸。告~。
6.褒奖、委任等文件:奖~。委任~。
状字详细释义
状
(形声。从犬,爿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本义犬形)
同本义。引申为形状,形态
状,犬形也。--《说文》
且曰献状。--《左传·文公十五年》。谓献其骈肋之状也。
凡铸金之状。--《考工记·桌氏》。杜注谓形状。”
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聊斋志异》
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郦道元《水经注》
若啸呼状。--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状类(形似);粉状;杆状;块状;粒状;絮状;海绵状;奇形怪状
情形;状况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史记·淮阴侯列
状(狀)zhuàng
⒈样子,形态,情形~态。~况。形~。喜笑~。重病~。
⒉陈述,描绘自~其过。景色奇丽,殆不可~(殆几乎)。
⒊文体的一种,叙述事情的文字行~(死者传略)。
⒋诉讼~纸。告~。
⒌特殊格式的凭证。指嘉奖、委任等奖~。委任~。军令~。
⒍
居首位的人养鸡~元。种菜~元。
⒎
语。状语后有时要用助词"地",如"非常地激烈"。
状zhuàng
康熙字典
狀【巳集下】【犬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鉏亮切《集韻》《韻會》助亮切,音
。《說文》犬形也。从犬,爿聲。
又《玉篇》形也。《易·繫辭》知鬼神之情狀。
又《韻會》形容之也,陳也。《莊子·德充符》自狀其過,以不當亡者衆。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
又《史記·夏本紀》巡狩行視,鯀之治水無狀。《註》索隱曰:言無功狀。《戰國策》春申君問狀。
又《增韻》扎也。《正韻》牒也。
说文解字
狀【卷十】【犬部】
犬形也。从犬爿聲。盈亮切
说文解字注
(狀)犬形也。引伸爲形狀。如類之引伸爲同類也。从犬。爿聲。鉏亮切。十部。
状字古汉语
状
zhuàng
①<名>形状;……的样子。《核舟记》:“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
②<名>情形。《信陵君窃符救赵》:“具告以欲死秦军~。”
③<名>景象。《岳阳楼记》:“予观巴陵胜~,在洞庭一湖。”
④<动>陈述。《中山狼传》:“先生不服,具~其囊狼怜惜之意。”
⑤<动>描写。《黄冈竹楼记》:“幽阒辽夐,不可具~。”
⑥<名>文体的一种,一般用于下对上叙述事情诉讼。《狱中杂记》:“李具~求在狱候春发遣。”
⑦<副>大概。《西门豹治邺》:“~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
状字百科
状是一个汉字。形声。从犬,爿声。用具体的动物“犬”表示事物各具形态。
相关谜语
1.壮士被犬欺(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