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
置字基本释义
1.搁;放:安~。搁~。漠然~之。~之不理。~诸脑后。
2.设立;布置:装~。设~。
3.购置:添~。~一些用具。
置字详细释义
置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同本义
置,赦也。--《说文》
见十置一。--《汉书·尹赏传》。注放也。”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史记·淮阴侯列传》
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史记·吴王濞列传》
安放;搁;摆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庄子·逍遥游》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史记·项羽本纪》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王维《送綦母潜落第还乡》
又如置锥之地(安身立足之地);置室(安置妻室;取妻);置酒(陈
置(寘)zhì
⒈搁,摆,设,安放~若罔闻。~酒款待。~之不顾。~于屋内。
⒉弃,放弃弃~不用。
⒊立,建立设~。装~。~法度。
⒋购买,增添购~。添~。~些家具。
康熙字典
置【未集中】【网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廣韻》陟吏切《集韻》《韻會》竹吏切《正韻》知意切,
音智。《說文》赦也。《註》徐鍇曰:从直,與罷同意。置之則去之也。
又《玉篇》立也。《廣韻》設也。《書·說命》王置諸其左右。《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廢置,以馭其吏。《註》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祿。《前漢·周勃傳》不知置辭。《註》師古曰:置,立也。
又《玉篇》安置也。
又《廣雅》郵置,關驛也。《前漢·曹參傳》取狐父祁善置。《註》師古曰:置,若今之驛也。
又《集韻》直吏切,音㯰。樹也。周禮,凡試廬事,置而搖之。
说文解字
置【卷七】【网部】
赦也。从网、直。陟吏切〖注〗徐鍇曰:“从直,與罷同意。”
说文解字注
(置)赦也。?部曰。赦、置也。二字互訓。置之本義爲貰遣。轉之爲建立。所謂變則通也。周禮。廢置以馭其吏。與廢對文。古借爲植字。如攷工記置而搖之卽植而搖之、論語植其杖卽置其杖也。从网直。徐鍇曰。與罷同意。是也。直亦聲。陟吏切。一部。
置字古汉语
置
zhì
①<动>放弃。《鸿门宴》:“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
②<动>放置;安放。《五人墓碑记》:“断头~城上,颜色不少变。”
③<动>放逐。《郑伯克段于鄢》:“遂~姜氏于城颍。”
④<动>摆设。《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酒大会宾客。”
⑤<动>设置。《过小孤山大孤山》:“南朝自武昌到京口,列~烽燧。”
⑥<动>置办;购买。《苏武传》:“既至胸奴,~币遗单于。”
⑦<动>释放。《史记·吴王濞列传》:“斩首盘虏,比三百石以上皆杀之,无有所~。”
⑧<动>关押。《狱中杂记》:“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老监。”【置邮】驿站。
置字百科
基本字义●置zhìㄓˋ◎放,摆,搁:安~。。~放。~身。位~。~信。~评。~疑。~辩。推心~腹。~若罔闻。~之度外。◎设立,设备:装~。设~。布~。◎购买:添~。~办。~备。~买。
相关谜语
1.目(打一字)
2.东南西北无弯路(打一汉字)
3.转眼已到植树节(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