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zheng
注音: ㄓㄥ
部首:
笔画: 八画
五笔: TGHG
五行:
结构: 左右
Unicode: \u5f81
GBK编码: d5f7

英文翻译

characteristic sign (used as proof); phenomenon; expedition; to levy (taxes); evidence; journey; to recruit; to attack; to invite; to go on long campaign; trip; symptom; to draft (troops)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zhēng ㄓㄥ 八画

征字基本释义

1.走远路(多指军队):~途。长~。

2.征讨:出~。南~北战。

3.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兵。应~入伍。

4.征收:~税。

5.征用:~地。

6.征求:~稿。~文。

7.证明;证验:文献足~。信而有~。有实物可~。

8.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候。象~。特~。“徵”

征字详细释义

(形声。从彳,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

征zhēng

⒈远行~途。~帆(远航)。

⒉讨伐,用武力制服~讨。~服。南~北战。

⒊争夺,夺取力~。

⒋召集,收用~召。~集。~收。~用。~税。~调。~兵。

⒌找请,寻求~聘。~求。~文。~询意见。

⒍证明,证验有~。实物可~。

⒎现象,迹象~象。~兆。特~。

征chéng 1.通"惩"。警戒;惩罚。 2.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澄城县。

征zhǐ 1.古五音之一。

康熙字典

征【寅集下】【彳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徰《廣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証平聲。《爾雅·釋言》行也。《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詩·小雅》之子于征。

《韻會》征,伐也。《易·離卦》王用出征。《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孟子》征者,上伐下也。

《正韻》征,取也。《禮·王制》關譏而不征。

姓。《前漢·司馬相如傳》厮征伯僑,而役羨門兮。《註》仙人,姓征,名伯僑。

《韻會》通政。《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職,而平其政。《註》音征,稅也。當作征。

通正。《周禮·夏官》惟加田無國正。《註》音征,稅也。獨加賞之田無稅。

征字古汉语

zhēng(徵)

①<动>出征;远行。王昌龄《出塞》:“万里长~人未还。”

②<动>征伐;征讨。《赤壁之战》:“挟天子以~四方。”

③<动>征收;争夺。《促织》:“宣德间,宫尚促织之戏,岁~民间。”《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理财,不为~利。”

④<名>赋税。《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关市之~。”

⑤<动>征召。《张衡传》:“公车特~拜郎中。”

⑥<动>追究。《左传·僖公四年》:“寡人是~。”

⑦<名>证明。《观巴黎油画记》:“而其事信而有~。”

⑧<名>迹象;预兆。《史记·项羽本纪》:“兵未战先见败~。”【征夫】⒈行人;旅人。⒉从役之人。

征字百科

征,zheng,从彳从正。彳,三胫相连,小步也;正,守一以止也。行正为征,召集也。征通徵。徵,召也。行於微而文达者。中国汉字。读作“zhēng”。含义:1.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2.远征。3.召集。4.征求。5.出兵讨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