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
丈字基本释义
1.长度单位,10尺等于1丈,10丈等于1引。1市丈合3又1/3米。
2.丈量(土地):清~。春耕前要把地~完。
3.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
4.丈夫(用于某些亲戚的尊称):姑~(姑夫)。姐~(姐夫)。
丈字详细释义
丈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持十”。十,十尺。本义长度单位,十尺) 同本义
丈,十尺也。--《说文》
度五尺为墨,倍墨谓之丈。--《小尔雅》
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白发三千丈。--唐·李白《秋浦歌》
百丈冰。--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半匹红绸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长丈许。--明·魏禧《大铁锥传》
又如丈尺(以丈、尺为单位来计量);丈六(一丈六尺);丈二(一丈二尺);丈数(一丈多;丈把)
丈
古时对长辈男子的尊称
丈zhàng
⒈市制长度单位。十尺是一~。
⒉测量长度、面积~量。~地。
⒊
①对年长人的尊称,也简称"丈"老~。
②称妻子的父亲。
⒋
①成年男子。
②妇女的配偶,跟"妻子"相对。
康熙字典
丈【子集上】【一部】 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長上聲。十尺曰丈。《前漢·律歷志》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
又《左傳·昭三十二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疏》屬聚下役,課賦尺丈。
又《哀元年》廣丈高倍。《註》壘厚一丈高二万。
又《禮·曲禮》若非飮食之客,則布席,席閒函丈。《註》函,容也。
又長老之稱。《易·師卦》師貞丈人吉。
又朋友尊稱。《長編》富鄭公稱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丈。
又釋氏所居曰方丈。《杜甫詩》方丈渾連水。
又《杜甫詩》百丈誰家上瀨船。《註》百丈,牽船篾也。《說文》从又持十。俗加點,非。《正譌》丈借爲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丈人。別作杖,通。
说文解字
丈【卷三】【十部】
十尺也。从又持十。直兩切
说文解字注
(丈)十尺也。从又持十。夫部曰。周制八寸爲尺。十尺爲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然則伸臂一尋。周之丈也。故从又持十。直㒳切。十部。
丈字古汉语
丈
zhàng
①<量>十尺为一丈。《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见底。”
②<动>测量。《左传·襄公九年》:“巡~城。”
③<代>对长辈的敬称。《大戴礼·本命》:“~者,长也。”【丈夫】⒈古时称成年男子。⒉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⒊女子的配偶。【丈人】⒈古时对老人的通称。⒉祖父。⒊妻子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