缯
缯字基本释义
[ zēng ]
丝织品的总称。
[ zèng ]
〈方〉绑;扎:口袋漏了,快用绳子~上吧。
缯字详细释义
缯
(形声。从糸,曾声。本义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
同本义
缯,帛也。--《说文》
杂帛曰缯。--《三苍》
瘗缯。--《礼记·礼运》
赤绨缘缯。--《汉书·匈奴传》。注缯者帛之总名。”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史记·滑稽列传》
灌婴,睢阳贩缯者也。--《汉书·灌婴传》
又如缯服(丝织的衣服);缯絮(丝絮。也指丝絮作成的棉衣);缯纩(丝布与丝棉絮的合称);缯帛(丝绸之统称);缯布(缯帛布疋)
通砫”。古代射鸟用的箭
治其缯缴。--《战国策·楚策四》
好弋者先具缴
缯zēng〈古〉丝织品的统称。
缯zèng〈古〉捆,扎~起来。~紧些。
康熙字典
繒【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疾陵切《集韻》《韻會》慈陵切,音蹭。《說文》帛也。籀文作緈。《前漢·灌嬰傳》睢陽販繒者也。《註》師古曰:繒者,帛之摠名。
又國名。《穀梁傳·僖十四年》季姬及繒子遇于防。《周語》杞繒由太姒。《註》杞繒二國,姒姓,夏禹之後。
又縣名。《史記·吳大伯世家》敗齊師于艾陵至繒。《註》琅邪繒縣。
又姓。《史記·夏本紀》禹爲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爲姓,有繒氏。《前漢·文帝紀》祁侯繒賀爲將軍。
又《集韻》咨騰切,音增。徂棱切,音層。作亙切,音贈。義同。
又與矰同。《三輔黃圖》佽飛具繒繳以射雁。
说文解字
繒【卷十三】【糸部】
帛也。从糸曾聲。,籒文繒从宰省。楊雄以爲漢律祠宗廟丹書告。疾陵切
说文解字注
(繒)帛也。七篇帛下曰繒也。是爲轉注。春秋傳叚爲鄫字。从糸。曾聲。疾陵切。六部。
()籒文繒。从宰省。宰省聲也。不曰辛聲定爲宰省聲者、辛與曾有眞蒸之别。宰省與曾爲之蒸之相合。通轉冣近者也。楊雄㠯爲漢律祠宗廟丹書告也。也字依韵會補。?爲祠宗廟丹書告神之帛。見於漢律者字如此作。楊雄言之。雄甘泉賦曰。上天之縡。葢卽謂郊祀丹書告神者。此則从宰不省者也。
缯字古汉语
缯
zēng
①<名>丝织品的总称。《汉书·灌婴传》:“灌婴,睢阳贩~者也。”
②<名>通“矰”。一种丝绳系住用来射鸟的短箭。《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缴,将加已乎百仞之上。”
缯字百科
缯,中国汉字中的一个。读音有zēng、zèng。是古代对丝织物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