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zao
注音: ㄗㄠˇ
部首:
笔画: 九画
五笔: CYJU
五行:
结构: 上下
Unicode: \u86a4
GBK编码: d4e9

英文翻译

louse; flea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zǎo ㄗㄠˇ 九画

蚤字基本释义

1.跳蚤,也叫虼蚤。昆虫。黑褐色,无翅,善跳跃。吸食人、畜血液,传染鼠疫等疾病。

2.古又同“早”。

蚤字详细释义

(形声)

同本义

蚤,啮人跳蚤。--《说文》

鸱鸺夜撮蚤。--《庄子·秋水》

得蚤者莫不糜之齿牙,为害身也。--曹植《贪恶鸟论》

又如沙蚤;水蚤;蚤蚊(跳蚤和蚊子。亦泛指小虫);蚤虱(跳蚤和虱子。亦泛指小害虫)

通早”。指月初或早晨

日至于曾泉,是谓蚤食。--《淮南子·天文》

不麾蚤。--《礼记·礼器》

四之日其蚤。--《诗·豳风·七月》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蚤亡(早亡);蚤出夜入(早晨出门,晚上归来);蚤作(早晨起身;早起干活);蚤夜(昼夜;早晚)

蚤zǎo

⒈昆虫名。体小侧扁,赤褐色,善跳跃。通称"跳蚤"或"虼蚤"。寄生于人、畜身上,吸食血液,能传播鼠疫、斑疹伤寒等疾病消灭跳~。[跳蚤市场]旧货市场。

⒉〈古〉通"早"。

蚤zháo 1.指甲或趾甲。 2.指剪去爪。参见"蚤揵"。 3.车辐榫入牙中的小的一头。

康熙字典

蚤【申集中】【虫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皓切,音早。《玉篇》嚙人跳蟲也。《續博物志》土乾則生蚤。《莊子·秋水篇》鴟鵂夜撮蚤,察毫末。《曹植·令禽惡鳥論》得蚤者,莫不糜之齒牙,爲害身也。

與早通。《越語》蚤晏無失,必順天道。《孟子》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

《正韻》與爪通。《禮·曲禮》不蚤鬋。《註》蚤讀爲爪。《疏》謂除手足爪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眡其綆,欲其蚤之正也。《註》蚤當爲爪,謂幅入牙中者也。本作𧎮。省作蚤,或作䖣、䗢。

蚤字古汉语

zǎo

①<名>跳蚤。李石《续博物志》:“土干则生~,地湿则生蚊。”

②<名>通“爪”。指甲。《荀子·大略》:“争利如~甲,而丧其掌。”

③<名>通“早”。早晨。《孟子·离娄下》:“~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④<副>通“早”。早些。《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