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
悠字基本释义
1.久;远:~久。~扬。
2.闲适;闲散:~闲。~然。
3.悠荡:站在秋千上来回~。他抓住杠子,一~就上去了。
悠字详细释义
悠
(形声。从心,攸声。本义忧思)
同本义
悠,忧也。--《说文》
悠,思也。--《尔雅》
悠悠我里。--《诗·小雅·十月之交》。注忧也。”
悠悠苍天兮。--《楚辞·初放》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诗·周南·关睢》
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南朝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
又如悠然(忧伤的样子);悠忧(忧伤)
亿
做事从容不迫
听安老爷这等说,便道喂!
悠yōu
⒈长远,长久~远。~久的文化。
⒉闲适,闲散~闲的神态。~然自得。
⒊悬空摆动~荡。
⒋稳住,控制~着劲儿。
⒌思念~哉~哉,辗转反侧。
⒍
①忧思~ ~我思。
②闲静白云千载空~ ~。
③遥远,长久~ ~苍天。
④众多~ ~万事。
康熙字典
悠【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音由。《說文》憂也。从心攸聲。《詩·小雅》悠悠我里。《註》悠悠,憂也。
又思也。《詩·周南》悠哉悠哉。《箋》思之哉思之哉。
又遠也。《詩·鄘風》驅馬悠悠。《註》悠悠,遠貌。
又《周頌》於乎悠哉。《傳》悠,遠也。
又行貌。《詩·小雅》悠悠南行。
又眇邈無期貌。《詩·正風》悠悠蒼天。
又閒暇貌。《詩·小雅》悠悠旆旌。
又通作攸。《孟子》攸然而逝。《前漢·班固敘傳》攸攸外寓。
又通作繇。《前漢·韋賢傳》犬馬繇繇。讀作悠悠。
又叶延知切,音移。《梁竦悼騷賦》彼皇麟之高舉兮,熙太淸之悠悠。臨岷川以懷恨兮,指丹海以爲期。
说文解字
悠【卷十】【心部】
憂也。从心攸聲。以周切
说文解字注
(悠)也。釋訓曰。悠悠、洋洋、思也。小雅。悠悠我里。傳曰。悠悠、憂也。按此傳乃悠之本義。渭陽。悠悠我思。無傳。葢同釋訓。若黍離悠悠蒼天傳曰。悠悠、遠意。此謂悠同攸。攸同脩。古多叚攸爲脩。長也、遠也。从心。攸聲。以周切。三部。
悠字古汉语
悠
yōu
①<动>思念。《诗经·周南·关雎》:“~哉~哉,辗转反侧。”
②<形>长;远。《晋书·凉武昭王传》:“江山~隔。”【悠尔】满不在乎的样子。【悠忽】指虚度时光。
悠字百科
悠拼音:yōu注音:ㄧㄡ部首:心,部外笔画:7,总笔画:11。五笔86&98:WHTN仓颉:OKP郑码:NIMW。笔顺编号:32231344544。四角号码:28334。UniCode:CJ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