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
养字基本释义
1.抚育,供给生活品:~育。赡~。抚~。~家。
2.饲养动物,培植花草:~花。~殖。
3.生育,生小孩儿。
4.抚养的(非亲生的):~子。~父。~母。
5.教育,训练:培~。教~。
6.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病。~心。~性。休~。营~。~精蓄锐。
7.保护修补:~路。
养字详细释义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王安石《伤仲永》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
养(餬)yǎng
⒈抚育,供给~育。供~。
⒉生育,生小孩生~。
⒊教育,培育教~。培~。从小~成劳动习惯。
⒋喂动物,培植花草饲~。~鸭。~猪。~殖。~鸟。~花。~草。
⒌休息,调理,滋补。休~。保~。滋~。〈引〉保护修理 修~。~路。
⒍扶助,帮助以工~农。
⒎非亲生的但有抚育关系的~母。~女。
养yàng 1.(今读yǎng)奉养;事奉。 2.引申为祭祀。参见"养鬼"﹑"养神"。 3.古代役卒的通称。 4.特指伙夫。 5.培育木柴的山地。 6.通"恙"。忧愁。 7.通"羕"。
久长。
康熙字典
養【戌集下】【食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䍩《廣韻》餘兩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兩切,
音痒。《玉篇》育也,畜也,長也。《易·頤卦》觀頤,觀其所養也。
又取也。《詩·周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傳》養,取也。
又養養,憂貌。《詩·邶風》中心養養。《註》憂不定貌。
又《博雅》養,使也。《公羊傳·宣十二年》厮役扈養。《註》艾草爲防者曰厮,汲水漿者曰役,養馬者曰扈,炊烹者曰養。
又《史記·儒林傳》兒寬常爲弟子都養。《註》都養,爲弟子造食也。
又姓。養由基,見《左傳·成十六年》。養奮,見《孝子傳》。
又與癢同。《荀子·正名篇》疾養凔熱,滑鈹輕重,以形體異。
又《廣韻》《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恙。《玉篇》供養也,下奉上也。《禮·月令》收祿秩之不當,供養之不宜者。《註》謂凡恩命濫賜膳服,侈僭踰制者。《說文》本作養。《字彙》省作
,附六畫,非。
说文解字
養【卷五】【食部】
供養也。从食羊聲。,古文養。余兩切
说文解字注
(養)供養也。今人分別上去。古無是也。从。羊聲。余㒳切。十部。
()古文養。
养字古汉语
养
yǎng
①<动>生养;抚养。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男埋伏随百草。”
②<动>奉养;赡养。《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信陵君窃符救赵》:“独子无兄弟,归~。”
③<动>培养;保养。《病梅馆记》:“斫其正,~其旁条。”《庖丁解牛》:“得~生焉。”
④<动>饲养;豢养。《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之。”
⑤<名>养生的东西。《五蠹》:“不事力而~足。”
⑥<名>厨师。《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厮役扈~死者数百人。”【养养】忧虑不安的样子。【养拙】犹守拙,指隐退不仕。
养字百科
汉语汉字,拼音: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