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
训字基本释义
1.教导;训诫:教~。~话。~词。~了他一顿。挨了一通~。
2.教导或训诫的话:家~。遗~。
3.训练:培~。轮~。军~。
4.准则:不足为~。
5.解释(词义):~诂。
6.姓。
训字详细释义
训
(形声。从言,川声。本义教育,教导)
同本义
训,说教也。--《说文》
大训。--《书·顾命》
告之训典。--《左传·文公六年》
是为明训。--《国语·晋语》。注教也。”
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左传·闵公二年》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张溥《五人墓碑记》
训俭示康。--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训蒙(在私塾教授小学生);训蒙教授(教幼童的私塾先生);训人(负责教育的官员或师长);训章(训示规范)
解说,注释。用通俗的话解释词语的意义
但世人未之深亮训
训xùn
⒈教导,教诲~导。~练。吸取教~。
⒉法则,规范,准则遗~。不足为~。
⒊申斥~人。~诫。
⒋词义解释~释。~诂。
康熙字典
訓【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馴《唐韻》《集韻》《韻會》許運切《正韻》吁運切,
薰去聲。《說文》說敎也。《徐曰》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正韻》誨也。《字彙》導也。《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傳》作訓以敎導太甲。《詩·大雅》四方其訓之。《正義》訓是敎誨之別名。《禮·曲禮》敎訓正俗。《疏》謂訓說義理。
又《正字通》古言可爲法也。《書·說命》學于古訓。《詩·大雅》古訓是式。《傳》古,故也。訓,道也。《傳》古訓,先王之遺典也。《左傳·文六年》告之訓典。《註》訓典,先王之書。
又《玉篇》誡也。《魏書·高允傳》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爲《酒訓》。
又《廣韻》男曰敎,女曰訓。
又《博雅》順也。《書·康誥》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傳》上天用順文武之道,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後漢·方術傳》下使五品咸訓于嘉時。《註》訓,順也。
又詁訓,註解之別名。《爾雅·郭璞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疏》訓,道也。道物之貌以吿人也。《前漢·揚雄傳》不爲章句訓詁。《師古註》訓者,釋所言之理也。《字彙》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也。
又官名。《周禮·夏官》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
又鳥名。《唐書·五行志》鵂鶹,一名訓狐。
又獸名。《神異經》檮杌,西方荒中獸。一名難訓。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有訓州。
又姓。明宣德中有敎授訓濬。
又《五音集韻》詳遵切,音旬。道也。《周禮·地官》土訓,鄭司農讀。
又叶文韻。《晉書·衞恆傳》大晉開元,弘道敷訓。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说文解字
訓【卷三】【言部】
說教也。从言川聲。許運切
说文解字注
(訓)說敎也。說敎者、說釋而教之。必順其理。引伸之凡順皆曰訓。如五品不訓、聞六律五聲八音七始訓以岀內五言是也。从言。川聲。許運切。十三部。
训字古汉语
训
xùn
①<动>训诫;教诲。《训俭示康》:“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汝。”
②<动>训练。《晋书·羊祜传》:“祜缮甲卒,广为戎备~。”【训典】⒈教导人的常规、法则。⒉先王之书。【训诂】解释古书字义。
训字百科
训,xun,从言从川。本义:用言语(贯通)使人心思如河流般流淌顺畅。
相关谜语
1.话说长江(打一字)
2.话说巴蜀(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