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
绣字基本释义
1.用彩色的线在绸、布上织出花样、图案或文字等:刺~。~花。~被面儿。
2.绣好的成品:湘~。
绣字详细释义
绣
(形声。从糸,秀声。从糸”与丝织有关。本义刺绣) 同本义
绣,五采备也。--《说文》。按考工记,以言画缋之事。则凡黹与画之五采备者,皆曰绣也。
絺绣。--《书·益稷》。郑注刺者为绣。”按,谓针缕所紩者,其色备五采。紩者,黹字。郑以刺释黹,非以刺释绣也。
妾自绣腰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著我绣夹裙。
朝绣夹裙。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绣幌(乡花的帷幔,窗帘);绣鹄(锦绣的飞禽图梆);绣鹄(绣花的头巾);绣佛(用彩色的丝刺绣成
绣(纁)xiù
⒈用彩色的丝线、棉线等在布、绸等上面刺成花纹、图象、文字等刺~。~花。~图。~字。
⒉刺绣品苏~。湘~。蜀~。绒~。〈引〉华丽,精美,漂亮花梁~柱。~羽衔花他自得。
康熙字典
繡【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秀。《說文》五采備也。《釋名》繡,修也,文修修然也。《書·益稷》黼黻絺繡。《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五采備,謂之繡。
又姓。《姓氏急就篇》漢有繡君實。
又《集韻》先彫切,音蕭。《類篇》綺屬。《詩·唐風》素衣朱繡。《箋》繡,當爲綃。《韻補》當讀如肖。
说文解字
繡【卷十三】【糸部】
五采備也。从糸肅聲。息救切
说文解字注
(繡)五采備也。考工記。畫繪之事襍五采。五采備謂之繡。鄭氏古文尙書曰。子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繢。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希繡。此古天子冕服十二章。希讀爲黹。或作絺、字之誤也。按今人以鍼縷所紩者謂之繡。與畫爲二事。如考工記則繡亦系之畫繪。同爲設色之工也。畫繪與文字又爲一事。故許以觀古人之象說遵修舊文也。从糸。肅聲。息救切。三部。
绣字古汉语
绣
xiù
①<名>五彩俱备的绘画、图像。《周礼·考工记》:“画缋之事……五彩备谓之~。”
②<动>刺绣。卢照邻《长安古意》:“生憎帐额~孤鸾,好取门簾帖双燕。”
③<形>绣有花纹的图案的。《孔雀东南飞》:“朝成~夹裙,晚成单罗衫。”
④<名>绣有花纹图案的衣物;绣衣。《送东阳马序》:“同舍生皆被绮~。”
⑤<形>华丽的;精美的。《红楼梦》:“可怜~户侯门生,独卧青灯古佛旁。”
绣字百科
绣,指我国特有的一种手工制作技术,用针将彩色的线缝在绸或布上构成图案、花纹或文字。又指绣成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