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
隙字基本释义
1.缝隙;裂缝:墙~。门~。云~。
2.(地区、时间)空闲:~地。空~。农~(农闲)。
3.漏洞;机会:无~可乘。
4.(感情上的)裂痕:嫌~。有~。
隙字详细释义
隙
(会意。从阜亦声。阜,土山,与土有关。本义墙上开裂的裂缝)
同本义。也泛指孔穴、空隙
隙,壁际孔也。--《说文》
隙,裂也。--《广雅》
墙之隙坏,谁之咎也。--《左传》
若驷之过隙。--《礼记·三年问》
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国语·周语下》
柳每以暇日隙壁窥韩(韩翃)所居,即萧然葭艾,闻客至,必名人。--唐·孟棨《本事诗》
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商君书·修权》
又如裂隙;罅隙;隙穴(空隙与洞穴);隙地(空地);隙积(带有空隙垛体的体积)
空子
辅隙则国
隙、鄐xì
⒈裂缝缝~。墙~。
⒉感情上的裂痕有~。嫌~。
⒊孔,漏洞,空子,机会石~。洞~。伺~。乘~。
⒋空,空闲~地。农~(农村空闲之时)。
康熙字典
隙【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隟《唐韻》綺戟切《集韻》《韻會》《正韻》乞逆切,音綌。《說文》壁際孔也。《玉篇》穿穴也,裂也。《禮·三年問》若駟之過隙然。《釋文》隙,本又作卻。《左傳·昭元年》牆之隙壞。《孟子》鑽穴隙相窺。《史記·貨殖傳》秦文孝繆居雍隙。《註》隙者,閒孔也。地居隴蜀之閒要路,故曰隙。
又《玉篇》閒也。《左傳·隱五年》皆於農隙,以講事也。《註》隙,閒也。
又《廣韻》怨也。《史記·樊噲傳》大王今日至,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
又《前漢·匈奴傳贊》遭王莽始開邊隙。
又《前漢·地理志》北隙烏丸夫餘。《註》隙,際也。
又《唐韻正》古音綺略反,義同。
又《唐韻正》古音綺路反。《韓非子·亡徵篇》木之折也,必通蠹。牆之壞也,必通隙。《說苑·建本篇》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按玉篇、廣韻、韻會、正韻諸書皆作,故字彙載入十一畫內。惟說文作隙,集韻、類篇因之。正譌,
从二小,中从日,景也,會意。作
,非。故正字通收入十畫內。應从正字通。《集韻》同䧍。亦作
。《篇海》譌作
。
说文解字
隙【卷十四】【部】
壁際孔也。从从
,
亦聲。綺戟切
说文解字注
(隙)壁際也。今本際下有孔字。依文選沈約詠月詩注正。左傳曰。牆之隙壞。誰之咎也。際自分而合言之。隙自合而分言之。引申之、凡坼裂皆曰隙。又引申之、凡閒空皆曰隙。叚借以郤爲之。从。會意也。
者、際見之白。
亦聲。綺戟切。古音在五部。
隙字古汉语
隙
xì
①<名>裂缝;缝隙。《商君书·修权》:“蠹众而木析,~大而墙坏。”
②<名>漏洞;空子;疏漏的地方。《刘东堂言》:“惟树后坐一人抗词与辩,连抵其~。”
③<名>空闲;闲暇。《教战守策》:“秋冬之~,致民田猎以讲武。”
④<名>感情上的裂缝;隔阂;矛盾。《赤壁之战》:“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驹】透过缝隙看到的一晃而过的快马,比喻迅速消逝的光阴。
隙字百科
隙,汉字,发音xì,可做名词和动词。作为名词时有孔穴、空隙,空子等意思,作为动词时可理解为弯曲,分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