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xi
注音: ㄒ一ˊ
部首:
笔画: 十一画
五笔: DXYE
五行:
结构: 上下
Unicode: \u88ad
GBK编码: cfae

英文翻译

inherit; raid, attack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ㄒ一ˊ 十一画

袭字基本释义

1.趁人不备,突然攻击:侵~。空~。

2.照样做;继承:因~。世~。

3.扑过来:寒气~人。花香~人。

4.量词。用于成套的衣服:棉衣一~。

袭字详细释义

(形声。从衣,从两龙”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同本义

袭,左衽袍也。--《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緋。--《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

又如袭衣(尸衣;也指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袭玩(衣着器用)

衣一套为一袭

赐衣被一袭。--《汉书·昭帝纪》。注一称也。犹今一副。

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袈衣一袭,止用一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又如袭衣(成套衣服);袭衣

袭(襲)xí

⒈乘人不备而攻击~击。夜~。奇~。

⒉因循,继承,照样做因~。世~。抄~。沿~。

⒊侵入侵~‘气~人。

⒋量词。一副,一套衣服一~。一~被褥。

康熙字典

襲【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6画

〔古文〕㦻𧟛褶《唐韻》《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席入切,𠀤音習。《玉篇》重衣也。《禮·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服之襲也,充美也。

《樂記》周還裼襲,禮之文也。

《通鑑》趙烈侯賜公仲連衣二襲。《註》上下皆具曰襲。

《說文》左袵袍也。

服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襲朝服。

合也。《周語》朕夢協于朕卜,襲于休祥,戎商必克。

因也。《禮·曲禮》卜筮不相襲。

重也。《左傳·哀十年》卜不襲吉。

入也。《晉語》大國道小國襲焉曰服,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

受也。《左傳·昭二十八年》故襲天祿,子孫受之。

掩其不備也。《左傳·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雜襲,雜沓也。《前漢·蒯通傳》魚鱗雜襲,飄至風起。

姓。《通志·氏族略》晉有隱士襲元之。《南史》有襲蔿。《玉篇》籀文作𧟟。《篇海》又作𧟛

说文解字

袭【卷八】【衣部】

左衽袍。从衣,龖省聲。𧟟,籒文襲不省。似入切〖注〗㦻、褶、𧟛,古文。

说文解字注

(襲)𠂇衽袍。小斂大斂之前衣死者謂之襲。士䘮禮。乃襲三稱。注曰。遷尸於襲上而衣之。凡衣死者。左衽不紐。按喪大記。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襲亦左衽不紐也。袍、褻衣也。記曰。纊爲繭。緼爲袍也。許曰。袍、襺也。士喪禮。襲衣有爵弁服、皮弁服、褖衣。注。褖衣所以表袍者。子羔之襲繭衣裳與稅衣爲一是也。斂始於襲。襲始於袍。故單言袍也。襲字引申爲凡揜襲之用。若記曰帛爲褶。士喪禮古文作襲。叚借字也。喪大記、玉藻用禮今文作褶。注曰。褶、袷也。有表裏而無著。許依古文禮。故不收褶字。凡經典重襲之義。如筮襲于夢。武王所用。祥襲則行。不襲則增。修德而改⺊。皆當作褶。褶義之引申。从衣。龖省聲。似入切。七部。

𧟟)籒文襲不省。

袭字古汉语

①<量>衣物的全套。《汉书·昭帝纪》:“赐衣被一~。”

②<动>重衣;衣服上再加穿或被子上面再加盖。《教战守策》:“风则~裘,雨则御盖。”

③<动>重叠;重复。《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月。”

④<动>沿袭;因循。《少年中国说》:“是语也,盖~译欧西人之言也。”

⑤<动>承袭;继承。《史记·秦始皇本纪》:“太子胡亥~位。”

⑥<动>袭击乘人不备发动进攻。《殽之战》:“劳师以~远,非所闻也。”

⑦<动>侵袭。《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衣裙。”【袭杂】错杂。

相关谜语

1.皇帝的新装(打一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