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su
注音: ㄙㄨˋ
部首:
笔画: 七画
五笔: YRYY
五行:
结构: 左右
Unicode: \u8bc9
GBK编码: cbdf

英文翻译

inform; narrate; sue; accuse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ㄙㄨˋ 七画

诉字基本释义

控告:上~。

诉字详细释义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同本义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告诉,说给人听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

诉(愬)sù

⒈叙说叙~。~苦。详细~说。

⒉控告~讼。上~。

康熙字典

訴【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𠀤音素。《說文》吿也。《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廣韻》毀也。《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註》譖也。《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

《說文》或作𧪜。亦作愬。《論語》膚受之愬。《註》愬己之冤也。《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韻會小補》通作遡。《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註》遡愬同。

《集韻》昌石切,音尺。亦毀也。《說文》本作𧦡。《字彙補》譌作辨,非。辨字左从言作。

𧩵

说文解字

訴【卷三】【言部】

告也。从言,厈省聲。《論語》曰:“訴子路於季孫。”𧪜,訴或从言朔。愬,訴或从朔、心。桑故切〖注〗臣鉉等曰:厈非聲。蓋古之字音多與今異。如皀亦音香、釁亦音門、乃亦音仍,他皆放此。古今失傳,不可詳究。

说文解字注

(訴)告也。从言。㡿聲。桑故切。五部。凡從㡿之字隷變爲厈。俗又譌斥。論語曰。訴子路於季孫。憲問篇文。

𧪜𧩯或从言朔。

(愬)𧩯或从朔心。今論語作此。

诉字古汉语

①<动>诉说;诉苦。《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似~平生不得志。”

②<动>上诉;控告。《书博鸡者事》:“以两竿夹揭之,走~行御史台。”

③<动>辞酒不饮。 陆游《蝶恋花》:“鹦鹉杯深君莫~,他时相遇知何处。”

诉字百科

诉,读音:sù。“诉”一词有三种含义:说给人听、倾吐、控告,而三种含义都围绕着一种行为,向诉的对象用语言的方式进行表达。

相关谜语

1.别人的信手勿拆(打一字)

2.言语斥责(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