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que
注音: ㄑㄩㄝˋ
部首:
笔画: 七画
五笔: FCBH
五行:
结构: 左右
Unicode: \u5374
GBK编码: c8b4

英文翻译

nevertheless; old variant of 却; however; to go back; while; to decline; but; even though; to retreat; yet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què ㄑㄩㄝˋ 七画

却字基本释义

1.后退:退~。~步。

2.使退却:~敌。

3.推辞;拒绝:推~。~之不恭。盛情难~。

4.去;掉:冷~。忘~。失~信心。

5.姓。

6.表示转折,比“倒、可”的语气略轻:有许多话要说,一时~说不出来。文章虽短~很有力。

却字详细释义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声。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

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

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

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

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

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却秦存赵。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曳笏却立。--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退

却(卻)què

⒈退退~。望而~步。

⒉推辞,谢绝,不接受推~。谢~。~而不受。

⒊去,掉冷~。忘~。失~。

⒋副词。还,且,倒~话巴山夜雨时。大家都去,他~不去。

却xì 1.空隙;间隙。 2.嫌隙;隔阂。

康熙字典

卻【子集下】【卩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俗卻字。(卻)《唐韻》去約切《集韻》《韻會》《正韻》乞約切,𠀤羌入聲。《說文》節欲也。从卩,谷聲。《增韻》止也,不受也。《孟子》卻之爲不恭。

《廣韻》退也。《前漢·袁盎傳》引卻愼夫人坐。《註》蘇林曰:卻謂𤰞而退之也。

《儀禮·士昏禮》啓會,卻于敦南。《疏》卻,仰也,謂仰於地。《韻會》俗作却。

訛作㕁。

说文解字

卻【卷九】【卩部】

節欲也。从卪谷聲。去約切

说文解字注

(卻)卪卻也。各本作節欲也。誤。今依玉篇欲爲卻。又改節爲卪。卪卻者、節制而卻退之也。从卪。𧮫聲。去約切。古音在五部。俗作却。

却字古汉语

què

①<动>退;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立。”

②<动>打退;击退。《六国论》:“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又】<动使动>使……后退。《信陵君窃符救赵》:“北救赵而西~秦。”

③<动>推却;推辞;拒绝。李斯《谏逐客书》:“王者不~众庶。”

④<动>去;去掉。聂夷中《伤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心头肉。”

⑤<动>回头。《孔雀东南飞》:“~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⑥<副>再;重;又。《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看妻子愁何在。”

⑦<副>通“恰”,刚刚。《长亭送别》:“~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却曲】曲折。【却苏】死而复苏。

却字百科

却,quèqià,退: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