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qi
注音: ㄑ一
部首:
笔画: 十一画
五笔: DHIT
五行:
结构: 左上包围
Unicode: \u621a
GBK编码: c6dd

英文翻译

relative; parent; variant of 戚; sorrow; surname Qi; grief; battle-axe; variant of 戚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ㄑ一 十一画

戚字基本释义

1.亲戚:~谊(亲戚关系)。~友(亲戚朋友)。

2.姓。

3.忧愁;悲哀:哀~。休~相关。

4.古代兵器,像斧。

戚字详细释义

戚〈名〉

(形声。从戉,尗声。斧子。本义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同本义。亦用为舞具

戚,戉也。--《说文》

干戈戚扬。--《诗·大雅·公刘》

朱干玉戚。--《礼记·明堂位》

执干戚舞。--《韩非子·五蠹》

又如戚扬(斧钺)

亲属,亲戚

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吕氏春秋》

又如;戚好(亲戚友好);戚里(戚畹。帝王外戚所居住的地方);戚属(母及妻的亲属);戚爱(亲属和宠爱的人);戚家(贵戚之家;亲戚家);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戚宠(外戚亲

贵)

戚 〈形〉

忧愁;悲伤。通慽”、慼”

戚(

⒉慼)qī

⒈亲,亲属贵~。亲~。外~。

⒉忧愁,悲伤哀~。惨~。休~相关。

⒊斧,〈古〉一种兵器。

戚cù 1.速疾。参见"戚速"。 2.窘迫。

康熙字典

戚【卯集中】【戈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𠀤倉歷切,音磩。《正字通》戉類。《六書精薀》戉之白者,爲之錫劑,以文之不專用武也。《司馬法》殷執白戚。《詩·大雅》干戈戚揚。《註》戚,斧也。《釋名》戚,慼也。斧以斬斷,見者慼懼也。

親也。《詩·大雅》戚戚兄弟。《傳》戚戚,內相親也。正義曰:戚戚,猶親親也。

哀也。《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註》哀戚也。

憂也。《論語》小人長戚戚。《註》戚戚,憂貌。

惱也。《書·金滕》未可以戚我先王。《蔡註》戚,憂惱之意。

憤也。《禮·檀弓》慍斯戚。《註》戚,憤恚也。

醜疾人曰戚施。《詩·邶風》得此戚施。《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不能仰者也。

《小爾雅》戚,近也。

地名。《春秋·文元年》公孫敖會晉侯于戚。《註》戚,衞邑。

姓。漢有臨轅侯戚緦。

《集韻》《韻會》𠀤趨玉切。同促。《周禮·冬官考工記》不微至,無以爲戚速也。

《集韻》《韻會》𠀤昨木切,音族。縣名。在東海。

《韻補》叶子六切,音蹙。《詩·小雅》歲聿云暮,采蕭穫菽。心之憂矣,自貽伊戚。

说文解字

戚【卷十二】【戉部】

戉也。从戉尗聲。倉歴切文二

说文解字注

(戚)戉也。大雅曰。干戈戚揚。傳云。戚、斧也。揚、鉞也。依毛傳戚小於戉。揚乃得戉名。左傳。戚鉞秬鬯。文公受之。戚鉞亦分二物。許則渾言之耳。戚之引伸之義爲促迫。而古書用戚者、俗多改爲蹙。試思親戚亦取切近爲言、非有異義也。大雅。戚戚兄弟。傳曰。戚戚、內相親也。小雅。戚戚靡所逞。箋云。戚戚、縮小之貌。其義本相通。而淺人於節南山必易其形與音矣。戚訓促迫。故又引申訓憂。小明。自詒伊戚。傳曰。戚、憂也。度古衹有戚。後乃別製慽字。从戉。尗聲。倉歴切。古音在三部。

戚字古汉语

qi

①<名>古代一种像斧头的兵器。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十二首之十:“刑天舞干~,猛志固常在。”

②<动>悲伤;忧伤。《柳毅传》:“毅深为之~。”《捕蛇者说》:“言之,貌若甚~者。”《祭十二郎文》:“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天涯之~也。”

③<名>亲戚;亲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属。贫则面语之。”【戚促】窘迫;迫促。【戚戚】⒈忧愁的样子。⒉心动的样子。

戚字百科

汉语汉字,【拼音】qīqiqīㄑㄧˉ◎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外戚。戚族。戚友。◎忧愁,悲哀:戚然。凄戚。哀戚。休戚。◎古代兵器,像斧。◎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