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
批字基本释义
1.用手掌打:~颊(打嘴巴)。
2.刮;削。
3.对下级文件表示意见或对文章予以批评(多指写在原件上):~示。~改。审~。~公文。
4.批判;批评:~驳。挨了一通~。
5.大量或成批(买卖货物):~发。~购。
6.指批发或批购:~了点儿货。
7.用于大宗的货物或多数的人:一~纸张。今年第一~到边疆去的同学已经出发。
8.棉麻等未捻成线、绳时的细缕:线~儿。麻~儿。
批字详细释义
批〈动〉
(形声。从手,比声。本义反手打)
同本义
引申为打、攻击
贵)
引申为刺入
依乎天理,批大鄐,导大竨。--《庄子》
批示。用钢笔或铅笔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写指示
已批的公文);批子(支取银钱的批条);批反(批示答
批pī
⒈〈古〉用手打~而杀之。
⒉对文件、文章等写上字句、修改或签注意见,多指写在原件上~示。~改。~复。~驳。~注。也指批注的意见眉~(写在书页头上的批)。
⒊大量买卖货物~进一车货。~发(成批的发售货物)。
⒋量词已来两~人。第二~新产品。
⒌
①分析、驳斥错误的思想、言行~判侵略者的人权论。
②批评,分清正确与错误、有用与无用~判地继承。
⒍
①提出意见,指出错误或缺点~评与自我~评。
②评论文艺~评。
批pí 1.弹奏琴瑟的一种指法。谓推手向前。
康熙字典
批【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匹迷切《集韻》《韻會》篇迷切,音鈚。《說文》手擊也。《左傳·莊十二年》宋萬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
又《廣韻》推也,轉也。
又示也。《唐書·李藩傳》遷給事中,制敕有不便者,黃紙後批之。
又《韻會》與通。削也。《杜甫·房兵曹馬詩》竹批雙耳峻。
又《集韻》騈迷切,音鼙。擊也。
又助也。
又頻脂切。與琵通。琵琶,馬上所鼓。或从手。《風俗通》批把,近世樂家所作,以手批把,因以爲名。
又《韻會》《正韻》普弭切,音庀。亦手擊也。
又《集韻》《韻會》蒲結切,音蹩。讀若敝入聲。義同。《史記·荆軻傳》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註》批謂觸擊之。
又《孫臏傳》批亢擣虛。《註》批音白結反。相排批也。《莊子·養生主》批大郤,導大窾。
又《正韻》避列切,音別。義同。《韻會》通作㧙。《集韻》本作。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
反手擊也。从手聲。匹齊切
说文解字注
()反手擊也。左傳曰。宋萬遇仇牧于門。
而殺之。玉篇所引如是。今左傳作批。俗字也。从手。
聲。匹齊切。十五部。俗作批。
批字古汉语
批
pī
①<动>用手打。《左传·庄公十三年》:“宋万遇分牧于门,~而杀之。”【引】攻击。《史记·孙膑传》:“~亢捣虚”
②<动>排除,削除。《史记·蔡泽传》:“~患折难。”
③<动>削。杜甫《李鄠县丈人胡马行》:“头上锐耳~秋竹。”
相关谜语
1.手拿两把刀(打一字)
2.竞赛推后了(打一字)
3.赛前留一手(打一汉字)
4.划拳(打一汉字)
5.猜酒拳(打一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