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
冥字基本释义
1.昏暗:幽~。晦~。
2.深奥;深沉:~思。~想。
3.糊涂;愚昧:~昧。~顽。
4.迷信的人称人死后进入的世界;阴间:~府。
冥字详细释义
冥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从六,冖声。日,太阳,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幽暗也。本义昏暗)
同本义
冥,幽也。--《说文》
冥,暗也。--《广雅》
冥者,明之藏也。--《太玄·玄文》
维尘冥冥。--《诗·无将大车》
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法言·修身》
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枚乘《七发》
其庙独冥。--《汉书·五行志》
又如冥冥(昏暗);冥冥灭灭(昏暗不明的样子);冥蒙(晦暗不明);冥升(暗升;后指不断攀登);冥幻(暗淡虚幻)
深远;幽深
临万丈之绝冥。--孙绰
冥míng
⒈昏暗晦~。
⒉愚昧~顽。
⒊深远高低~迷,不知东西。〈引〉深入的(思索)~思苦想。
⒋夜~行(夜里行路)。
⒌迷信者所谓"人死后进入的世界""~间""~府"等是人们虚构的。
冥mián 1.见"颠冥"。
冥miàn 1.见"冥眴"。
康熙字典
冥【子集下】【冖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莫經切《集韻》《韻會》忙經切《正韻》眉兵切,音銘。《說文》幽也。从日六,冖聲。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冖亦夜也。《爾雅·釋言》幼也。《註》幼稚者,冥昧也。《詩·小雅》噦噦其冥。《前漢·五行志》其廟獨冥。《註》暗也。《玉篇》窈也,夜也,草深也。
又靑冥,天也。《楚辭·九章》據靑冥而攄虹。
又北冥,海也。《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正韻》通作溟。
又玄冥,水神。《禮·月令》其神玄冥。《註》少皡氏子曰脩,曰熙,爲水官。
又《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朱註》冥冥,昏晦也。
又《集韻》莫定切,銘去聲。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莫狄切,音覓。覆也。以繩縻取禽獸之名。周禮有冥氏,掌設弧張爲阱擭,以攻猛獸。
又叶謨陽切《史記·龜莢傳》正晝無見,風雨晦冥。雲蓋其上,五采靑黃。
又《集韻》䁕見切,音麪。冥眴,視不見。
说文解字
冥【卷七】【冥部】
幽也。从日从六,冖聲。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幽也。凡冥之屬皆从冥。莫經切
说文解字注
(冥)窈也。窈各本作幽。唐玄應同。而李善思玄賦、歎逝賦、陶淵明赴假還江陵詩三注皆作窈。許書多宗爾雅、毛傳。釋言曰。冥、窈也。孫炎云。深闇之窈也。郭本作幼。釋云。幼稺者多冥昧。頗紆洄。小雅斯干傳曰。正、長也。冥、窈也。正謂宫室之寛長深窈處。王肅本作幼。其說以人之長幼對文。與下君子攸寧不相屬。然則三者互相證。知皆當作窈。穴部曰。窈、深遠也。窈與杳音義同。故杳之訓曰冥也。之訓曰日且冥也。昏之訓曰日冥也。鄭箋斯干曰。正、晝也。冥、夜也。引伸爲凡闇昧之偁。从日六。从冖。从冖各本作?聲。下文曰冖亦聲。則此衹當云从冖矣。冖者、覆也。覆其上則窈冥。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
。冥也。冥各本作幽。今依玄應本。冥也二字當作冥之意也四字。此釋从日六之義也。日之數十。昭五年左傳文。謂甲至癸也。歷十日復加六日而月始
。是冥之意。故从日六。冖亦聲。亦字舊奪。依小徐說補。冖今音莫狄切。鼎葢之鼏用爲聲。䖵部?又用鼏爲聲。冥在十一部。莫經切。以雙聲爲聲也。凡冥之屬皆从冥。
冥字古汉语
冥
míng
①<形>幽暗;昏暗。《岳阳楼记》:“薄暮~~,虎啸猿啼。”
②<形>深远。《阿房宫赋》:“高低~迷,不知西东。”
③<形>深入。《促织》:“~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④<形>静;静默。《项脊轩志》:“~然兀坐,万籁有声。”
⑤<名>迷信者所说的人死后进入的阴间。《陈州粜米》:“我便死在幽~,决不忘情。”【冥会】⒈暗合;默契。⒉意会。【冥蒙】幽暗不明。【冥冥】⒈昏暗;愚昧。⒉黑夜。⒊高远。⒋谓精诚专一。
冥字百科
冥,是一个中国汉字,指迷信的人称人死后进入的世界。
相关谜语
1.小六巧用日当头,宝盖去点顶上走(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