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mao
注音: ㄇㄠˊ
部首:
笔画: 四画
五笔: TFNV
五行:
结构: 单一
Unicode: \u6bdb
GBK编码: c3ab

英文翻译

down; mildew; (of currency) to devalue or depreciate; nervous; scared; classifier for Chinese fractional monetary unit ( = 角, = one-tenth of a yuan or 10 fen 分); surname Mao; young; hair; raw; unthinking; careless; coarse or semifinished; feather; wool; mold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máo ㄇㄠˊ 四画

毛字基本释义

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鸡~。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

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

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坯。~铁。

4.不纯净的:~利。~重。

5.粗略:~估。~算。

6.小:~孩子。~贼(小偷儿)。

7.指货币贬值:钱~了。

8.姓。

9.做事粗心,不细致:~手~脚。~头~脑。

10.惊慌:心里有点儿~。这下可把他吓~了。

11.发怒;发火:把他惹~了,你要吃大亏。

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毛字详细释义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同本义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毛máo

⒈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羽~。牛~。鸭~。枇杷叶背面有绒~。

⒉特指头发鬓~。

⒊像毛的东西

①指庄稼草木等不~(未开垦,不长庄稼等)之地。

②东西上长的霉菌久没见太阳,皮鞋上都长~了。

⒋皮的,毛织品~货。~线衣。

⒌粗糙,没有加工的~糙。~坯。

⒍粗略,估计的~重。~利。

⒎慌忙,急躁~ ~腾腾。~里~躁。

⒏惊慌,恐惧她吓~了。他心里发~。

⒐小,细~孩子。正下~ ~雨。

⒑我国货币"角"的别称五~钱。

毛mào 1.人体和动植物表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禽类的羽毛。 2.特指须发。 3.借指兽类。 4.指带毛的兽皮。 5.(又读mào)谓选择牲畜的毛色。 6.去毛。参见"毛炰"

。 7.指地面所生的植物。多指农作物。 8.特指物体上长的霉菌。多呈丝状,丛生。 9.比喻多而细碎。参见"毛举"﹑"毛起"。 10.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11.未

经加工的;粗糙。 12.凝。多指物象。 13.粗略的;不纯净的。 14.粗率,不细心。参见"毛手毛脚"。 15.无。 16.方言。谓货币贬值。 17.见"毛腰"。 18.谓惊慌

。 19.副词。大约;约摸。 20.通"牦"。牦牛尾。 21.方言。恼怒,发火。 22.古兵器名。 23.中国辅币"角"的俗称。 24.中医学术语。指较浮的脉象。 25.周畿内

采邑名。姬姓。文王子叔郑为始封之君,世称毛公。西周时其地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东迁后在今河南洛阳附近的宜阳。参阅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十四年》。

26.姓。

康熙字典

毛【辰集下】【毛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𠀤音旄。《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詩·小雅》不屬于毛。《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鄭註》謂以須髮坐也。《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

髮班白曰二毛。《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

獸爲毛蟲。《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毛。

《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正義曰》羽,鳥也。毛,獸也。

犧牲純色曰毛。《史記·三王世家》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註》何休曰:不毛,不純毛也。

草也。《左傳·隱三年》㵎溪沼沚之毛。

《昭七年》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桑麻五穀之屬皆曰毛。《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註》鄭司農云:謂不種桑麻也。《公羊傳·宣十二年》錫之不毛之地。《註》不毛者,磽确不生五穀。

《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爲輔,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草木爲之毛。

去毛曰毛。《詩·魯頌》毛炰胾羹。《註》毛炰,爛去其毛而炰之。

柔毛,羊也。《禮·曲禮》羊曰柔毛。

莎草曰地毛。見《廣雅》。

扻毛,鹽草也。見《雷斆·炮炙序》。

《高麗方言》謂苧曰毛,苧布曰毛施背,見《雞林類事》。

閩南人謂毛曰膜。見《井觀瑣言》。

梵言欽跋羅,此云毛。顩缽羅,《西域記》云織細羊毛。褐賴縭,《西域記》云織野獸毛。

國名。

姓。《左傳·僖二十四年》魯衞毛耼,文之昭也。《廣韻》周武王弟毛公,後以爲氏。本居鉅鹿,避讎滎陽。漢毛亨治《詩》,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時稱亨爲大毛公,萇爲小毛公。

竹名。《顧愷之·竹譜》南嶺有毛竹。《劉美之·續竹譜》毛竹,生武夷山。《李商隱詩》武夷洞裏毛生竹。

與髦通。《儀禮·士喪禮》馬不齊髦。《註》今文髦爲毛。亦作㲝。《周禮·天官·司裘註》中秋鳥獸㲝毨。亦作旄。《史記·夏本紀》羽旄齒革。

《集韻》莫報切,音帽。擇也。鄭康成說或从手作㧌。通作芼。

蒙晡切,音模。《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後漢·馮衍傳》饑者毛食。《註》太子賢曰:案《衍集》作無,今俗語猶然者,豈古語亦通乎。當讀如模。《集韻》又作𦒷

说文解字

毛【卷八】【毛部】

眉髮之屬及獸毛也。象形。凡毛之屬皆从毛。莫袍切

说文解字注

(毛)睂髮之屬及獸毛也。眉者、目上毛也。髮者、首上毛也。而者、須也。須者、而也。𦣞下之毛也。𩓾者、頰須也。頾、口上須也。及獸毛者、貴人賤畜也。象形。莫袍切。古音二部。凡毛之屬皆从毛。

毛字古汉语

máo

①<名>动植物表皮所生的丝状物。《柳毅传》:“恨无~羽,不能奋飞。”

②<名>头发;胡须。《子鱼论战》:“君子不重伤,不禽二~。”

③<名>草木。《愚公移山》:“曾不能毁山之一~,其如土石何?”

④<名>五谷;庄稼。《出师表》:“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成语有“不~之地。”

毛字百科

毛,汉字,有多种意思,指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像毛的东西、东西上长的霉、粗糙、不纯净的、做事粗心、惊慌、发怒、指货币贬值等,还是量词、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