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
廿画 鱼
鳞字基本释义
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骨质等构成。
2.像鱼鳞的:~茎。~波。遍体~伤。
3.姓。
鳞字详细释义
鳞
(形声。从鱼,粦声。本义鱼甲)
同本义
鳞,鱼甲也。--《说文》
鳞罗布烈。--扬雄《羽猎赋》
鳞浪层层。--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鳞爪飞扬。--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朱鳞大鬣。--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鳞爪(喻残存、零碎或无足轻重之物);鳞沦(水纹相次连接的样子);鳞接(密接如鱼鳞);鳞萃(荟萃如鱼鳞)
鳞片状物
鳞,甲也。--《广雅》
其动物宜鳞物。--《周礼·大司徒》
动物学名词。为被覆在动物体表的硬质小形薄片,是一种多样性的
鳞lín
⒈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等体表上的角质或骨质的小薄片鱼~。
⒉像鳞的~茎。~次栉比。遍体~伤(密得像鱼鳞样的伤痕)。
⒊
康熙字典
鱗【亥集中】【魚部】 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音鄰。《說文》魚甲也。《玉篇》魚龍之鱗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其動物宜鱗物。《註》鱗,龍之屬。《禮·月令》其蟲(鱗。《註》)龍蛇之屬。《淮南子·地形訓》凡鱗者,生於庶魚。
又《正字通》雙鱗魚,產湖廣石門縣東陽山水中,鱗有兩重,與諸魚別,味肥(美。)又姓。《左傳·文十六年》鱗鱹爲司徒。《類篇》或作䰼。此條有四字脫落,包括一個空格。今補於()中。
说文解字
鱗【卷十一】【魚部】
魚甲也。从魚粦聲。力珍切
说文解字注
(鱗)魚甲也。甲者、鎧也。魚鱗似鎧。亦有無鱗有甲之魚。鱣是也。从魚。㷠聲。力珍切。十二部。
鳞字古汉语
鳞
lín
①<名>鳞甲;鱼鳞。《柳毅传》:“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火鬣。”
②<名>鱼的代称。《岳阳楼记》:“沙鸥翔集,锦~游泳。”
相关谜语
1.年终岁月不缺鱼米(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