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lie
注音: ㄌ一ㄝˋㄌ一ㄝˇ
部首:
笔画: 十二画
五笔: GQJE
五行:
结构: 上下
Unicode: \u88c2
GBK编码: c1d1

英文翻译

rend; split, crack, break open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liè liě ㄌ一ㄝˋㄌ一ㄝˇ 十二画

裂字基本释义

[ liè ]

1.破而分开;破成两部分或几部分:分~。破~。决~。~纹。~开。四分五~。手冻~了。

2.叶子或花冠的边缘上较大较深的缺口。

[ liě ]

东西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衣服没扣好,~着怀。

裂字详细释义

裂〈动〉

裂巴

裂 〈名〉

(会意。从衣,从列,列亦声。本义裁剪后的丝绸残余)

同本义

裂,缯余也。--《说文》

垂带而厉(裂)。--《诗·小雅·都人士》

纪裂繻,公谷以履为之。--《左传·隐公二年》

又如裂繻(汉制,裂缯帛为符信,凭以出入关隘)

裂缝

两相邻部分连接处形成的线或沟;常指裂开而成的线

裁剪;扯裂

裂liě〈方〉东西的两部分向两边分开他~着衣服,没有扣。

裂liè

⒈破开,开了缝破~。~开。~缝。~痕。脚冻~了。

⒉裁,剪~裳帛。〈引〉分,割~地。四分五~。

康熙字典

裂【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良辥切《集韻》力蘖切《韻會》力辥切,𠀤音列。《說文》繒餘。《徐曰》裁剪之餘也。

《廣韻》襞裂,破也。《禮·內則》衣裳䘺裂,紉箴請補綴。《晏子·雜下篇》女子而男其飾者,裂其衣,斷其帶。

滅裂。《莊子·則陽篇》治民焉,勿滅裂。

《韻會》力制切,音例。與厲通。《禮·內則註》鞶,小囊,盛帨巾者,男用韋,女用繒,有緣飾之,則是鞶裂與。《疏》案傳作鞶厲,古時通爲一字。

人名。《春秋·隱二年》紀裂繻來逆女。《說文》作𧚲

说文解字

裂【卷八】【衣部】

繒餘也。从衣𠛱聲。良辥切

说文解字注

(裂)繒餘也。巾部曰。㠲、㡜裂也。㡜、殘帛也。㡏、繒端裂也。內則曰。衣裳綻裂。方言曰。南楚凡人貧衣被醜敝。或謂之褸裂。皆繒餘之意。引伸爲凡分散殘餘之偁。或假烈爲之。方言曰。烈、餘也。晉衛之閒曰烈。齊語。戎車待游車之裂。韋注云。裂、殘也。古作?。通作列。从衣。列聲。良辥切。十五部。

裂字古汉语

liè

①<动>剪;裁。《左传·昭公元年》:“~裳帛而与之。”

②<动>撕裂;撕开。《琵琶行》:“四弦一声如~帛。”

③<动>分割;分裂。《项羽本纪赞》:“分~天下而封王侯。”

④<动>破裂;开裂。《大铁椎传》:“贼应声落马,马首~。”

⑤<动>塌陷崩裂。《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

⑥<动>像裂开的样子。《鸿门宴》:“头发上指,目眦尽~。”

相关谜语

1.烈一半裳一半(打一汉字)

2.服装展览(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