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kuang
注音: ㄎㄨㄤ
部首:
笔画: 六画
五笔: AGD
五行:
结构: 左三包围
Unicode: \u5321
GBK编码: bfef

英文翻译

to rectify; surname Kuang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kuāng ㄎㄨㄤ 六画

匡字基本释义

1.纠正:~谬。

2.救;帮助:~助。~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3.粗略计算;估计:~计。~算。~一~。

4.料想(多见于早期白话):不~。

5.姓。

匡字详细释义

匡〈名〉

(形声。从匚,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的古字。容器名

匡,饭器,也。--《说文》

既齐既稷,既匡既勑。--《诗·小雅·楚茨》

蚕则绩而蟹有匡。--《礼记·檀弓》

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

行人夜宿墙匡月。--韦庄《秦妇吟》

又如匡子(框子)

眶”的古字。眼眶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素问》

春秋时齐国简册名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螃蟹的背壳

海岛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经楼诗话》

匡kuāng

⒈正,纠正,端正~正。~谬。~坐而弦(弦弹琴)。

⒉辅助,救助~君。~乏困。

⒊通"眶"。眼眶泪满~。

⒋〈方〉粗略计算~算。

⒌弯曲车轮破,但不~。

匡wāng 1.跛;曲胫。

康熙字典

匡【子集下】【匚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正韻》曲王切,𠀤音劻。《說文》飯器也,筥也。一曰正也。《論語》一匡天下。《前漢·揚雄傳》匡雅頌。

《玉篇》方正也。《爾雅·釋詁》匡,方也。《詩·小雅》旣匡旣敕。

救也。《書·盤庚》不能胥匡以生。《孝經·事君章》匡救其惡。

斜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雖敝,不匡。

《廣韻》輔助也。《前漢·宣帝紀》以匡朕之不逮。

地名。《韻會》𨻰留有匡城。

姓。《風俗通》匡,魯邑也。句須爲之宰,其後氏焉。漢有匡衡。

與恇同。恐也。《禮·禮器》年雖大,殺衆不匡懼。

與眶同。目匡也。《史記·淮南王安傳》涕滿匡而橫流。

烏光切,音汪。與尩通。廢疾也。《荀子·正論篇》傴巫跂匡大。跂原字从攴作。

说文解字

匡【卷十二】【匚部】

飲器,筥也。从匚㞷聲。筐,𠥆或从竹。去王切

说文解字注

(匡)飯器。句。小徐有也字。筥也。謂卽筥也。竹部曰。筥、䈰也。䈰一曰飯器。容五升。䈰有三義。而筥匡取此一義耳。匡不專於盛飯。故詩采卷耳以頃匡、求桑以懿匡。匡之引申叚借爲匡正。小雅。王于出征。以匡王國。傳曰。匡、正也。葢正其不正爲匡。凡小不平曰匡剌。革其匡剌亦曰匡也。詩有頃匡。謂匡之半淺半深不平者。故謂之頃。所謂匡剌也。匡剌見攷工記注。从匚。㞷聲。去王切。十部。

(筐)匩或从竹。今人亦分匡筐爲二義。

匡字古汉语

kuāng

①<名>筐子。后写作“筐”。宋应星《开工开物》:“罗~之底用丝织罗地绢为之。”

②<动>匡正;纠正。《左传·襄公十四年》:“善则赏之,过则~之。”

③<动>帮助;救助。《国语·晋语》:“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相其君,使至于难。”

匡字百科

匡是形声字,匚(fāng)为形,王为声匡(kuāng)又读“qiang、wāng”,有纠正、帮助和估算的意思。同时,还有姓氏即姓匡的,如东汉名人匡孝波等即是。此外,也有字头前带匡字的地名,如在安徽大别山区还有匡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