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
肯字基本释义
1.附着在骨头上的肉:中~。~綮。
2.表示同意:首~。我劝说了半天,他才~了。
3.助动词。表示主观上乐意;表示接受要求:~虚心接受意见。我请他来,他怎么也不~来。
肯字详细释义
肯
(会意。小篆字形从肉,从冎省。本义着骨之肉) 同本义
胓,骨间肉胓胓着也。--《说文》。俗字误作肯。
技经肯綮之未尝。--《庄子·养生主》
又如肯綮
肯 〈动〉
假借为可”。表示应允,同意
太后不肯。--《战国策·赵策》
留为小吏,不肯。--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肯认(认可,同意);肯可(赞成,同意);肯首(点头表示同意);肯酒(允婚酒。表示女方应允亲事)
愿意,心甘情愿、乐意
莫肯我顾。--《诗·魏风·硕鼠》
肯kěn
⒈愿意他~帮助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⒉同意,许可首~(点头同意)。
⒊贴附在骨头上的肉。
⒋
①正面承认~定优点,指出缺点。
②一定,无疑问答案是~定的。
③确定,明确~定明天走。~定可行。
康熙字典
肯【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正韻》苦等切,音懇。《爾雅·釋言》肯,可也。《詩·衞風》惠然肯來。《箋》可也。《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肯爲。
又《集韻》可亥切,音愷。《字林》著骨肉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註》著骨肉也。肯,著也。《集韻》或作肎肻。
又。
肯字古汉语
肯
kěn
①<名>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见“肯綮”。
②<动>许可;同意。《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不~,大臣强谏。”
③<动>愿;愿意。《硕鼠》:“三岁贯汝,莫我~顾。”
④<动>能;能够。《中山狼传》:“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讳之而不言哉?”【肯分】正好;恰好。【肯酒】订婚结亲酒。【肯綮】⒈筋骨结合的地方。《庖丁解牛》:“技经~之未尝,而况大軱乎?”⒉比喻要害、关键的地方。
肯字百科
肯,读作:kěn。汉字的基本字义是许可,愿意。小篆字形从肉本意骨头上附着的肉,如”肯綮(qìng)"(筋骨结合的地方,喻重要的关键),"中肯"(喻言论正中要害)。
相关谜语
1.正月里来帽子飞(打一字)
2.停在月亮脑袋上(打一字)
3.正月无初一(打一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