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康字基本释义
1.健康:安~。~宁。~乐。~复。
2.富足;丰盛:~年(丰年)。小~。
3.姓。
4.同“糠”。
康字详细释义
康
(会意。康为穅的本字。从禾,康声。本义谷皮;米糠)
同本义
康,谷皮也。--《说文》。字亦作穅。
尘垢粃穅。--《庄子·逍遥游》
亦食穅何覈耳。--《汉书·陈平传》
播康迷目。--《庄子·天运》
五路通达的大路,泛指大路
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尔雅》
公驱及之康内。--《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微服游于康衢。--《列子·仲尼》
姓
康
安乐,安定
民康乐。--《礼记·乐记》
无己大康,职思其居。--《诗·唐风·蟋蟀》
上下和洽,海内康平。--《汉书
康kāng
⒈平安,安乐,强讲~。~乐。~强。健~。
⒉富裕,丰富值此~年。达到小~。
⒊空,空虚~瓠瓜。~萝卜。
⒋[康庄]宽阔平坦的~庄大道(〈喻〉美好光明的前途)。
康kàng 1.举。
康熙字典
康【寅集下】【广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唐韻》苦岡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岡切,
音穅。《爾雅·釋詁》樂也。《詩·唐風》無巳大康。
又《周頌》迄用康年。
又《爾雅·釋詁》康,安也。《書·益稷》庶事康哉。
又《洪範》五福,三曰康寧。
又《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疏》孫炎曰:康,樂也,交會樂道也。《釋名》五達曰康。康,昌也,昌盛也,車步倂列並用之,言充盛也。《列子·仲尼篇》堯遊於康衢。《史記·騶衍傳》爲列第康莊之衢。
又《易·晉卦》康侯用錫馬蕃庶。《註》康,美之名也。
又《禮·祭統》康周公。《註》康,猶褒大也。
又《諡法》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令民安樂曰康。
又國名。《書·康誥疏》命康叔之誥。管蔡郕霍皆國名,則康亦國名,在圻內。
又《前漢·西域傳》安息國王治番兜城,北與康居接。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康州,析端州之端溪置。
又姓。《廣韻》衞康叔之後。
又《爾雅·釋器》康瓠謂之甈。《註》瓠,壺也。《賈誼·弔屈原賦》寶康瓠。
又與穅通。《說文》穅或省作康。
又與漮通。《爾雅·釋詁》漮,虛也。《詩·小雅》酌彼康爵。《箋》康,空也。漮康音義同。
又《集韻》苦浪切,音抗。《禮·明堂位》崇坫康圭。《註》康讀爲亢。《疏》亢,舉也。
康字古汉语
康
kāng
①<形>康乐;安康;安乐。《汉书·元帝纪》:“黎庶~宁。”
②<形>宽广;广大。《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衢。”
③<形>健康。《孔雀东南飞》:“四体~且直。”
④<形>空。贾谊《吊屈原赋》:“翰弃周鼎,宝~瓠兮。”
康字百科
康,kang,从干从廾从米,是糠的本字,原为“将谷用农具打出来的糠”,康字古形为:下部为米,意为腹中有粮;中部为左右两只手,上部为所举之牛;整字涵义为吃得饱饭,力能举牛,即为康。〈名〉(1)会意。康为穅的本字。从禾,康声。本义:谷皮;米糠。(2)同本义[bran;ricepolishings]康,谷皮也。——《说文》。字亦作穅。尘垢粃穅。——《庄子·逍遥游》亦食穅何覈耳。——《汉书·陈平传》播康迷目。——《庄子·天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