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
距字基本释义
1.相隔的空间和时间:相~数里。~离。行(háng)~。株~。差(chā)~。
2.雄鸡爪子后面突出像脚趾的部分。
3.古同“拒”,抵抗。
4.古同“巨”,大。
5.古同“讵”,岂。
距字详细释义
距
(形声。从足,巨声。本义鸡爪)
同本义
距,鸡距也。--《说文》
后阺为之金距。--《左传》
不鸣不将无距。--《汉书·五行志》。注距,鸡附足骨,斗时所用刺之。”
虽有钩针芒距。--《淮南子·原道》
长皆及俎距。--《仪礼·少牢礼》。注胫中当横节也。”
公输之刻凤也,冠距未成。--《列子》
距离
距随长武。--《仪礼·乡射礼记》
又如苗距;槽距;差距;焦距;行距;株距;距国(介于大国之间,或两面受敌的国家);距随(古人射箭站立时两脚的间隔距离)
倒刺
古代兵器锋刃上的
距jù
⒈距离,离开两地相~十余里。~今五天。
⒉鸡爪。特指雄鸡爪后突起像脚趾的部分。
⒊〈古〉通"拒"。抗拒,抵御,拒绝。
康熙字典
距【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說文》雞距也。《左傳·昭二十五年》季氏介其雞,郈氏爲之金距。《集韻》或作
、
。
又至也。《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傳》距,至也。
又違也,抗也。《書·禹貢》不距朕行。《傳》天下無違距我命者。
又《詩·大雅》敢距大邦。《疏》抗距大國。
又《儀禮·鄕射禮》距隨長武。《註》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又《左傳·僖二十八年》距躍三百。《註》超越也。《疏》爲距地向前,跳而越物過也。《史記·王翦傳》方投石超距。《註》索隱曰:超距,猶跳躍也。《前漢·甘延壽傳》投石拔距。《註》應劭曰:拔距,卽超踰。張晏曰:拔距,超距也。
又《前漢·趙廣漢傳》尤善爲鉤距,以得事情。《註》距,閉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蹠距者舉遠。《註》距,大也。
又《釋名》鬢曲頭曰距。距,拒也。言其曲似拒也。
又《增韻》凡刀鋒倒刺皆曰距。
又與拒通。《儀禮·少牢饋食禮》長皆及俎拒。《註》拒,讀爲介距之距。《孟子》距楊、墨。《荀子·法行篇》欲來者不距,欲去者不止。《註》與拒同。
说文解字
距【卷二】【足部】
雞距也。从足巨聲。其呂切
说文解字注
(距)雞距也。左傳。季氏介其雞。郈氏爲之金距。服曰。以金沓距也。按鳥距如人與獸之叉。此距與止部之歫異義。他家多以距爲歫。从足。巨聲。求許切。五部。亦作作
。
距字古汉语
距
jù
①<名>雄鸡腿后趾样的突起部分。《汉书·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雌鸡伏子,渐化为雄,冠、~、鸣、将。”
②<动>到达;抵达。《史记·苏秦列传》:“不至四、五日而~国都矣。”
③<动>离;距离。《冯婉贞》:“~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
④<动>通“拒”,抵御,抵抗。《公输》:“子墨子九~之。”
⑤<动>通“拒”,拒守,把守。《鸿门宴》:“~关,毋内诸侯。”
⑥<动>通“拒”,拒绝,摒弃。《答李翊书》:“吾又惧其杂也,迎而~之。”
⑦<形>通“巨”,大。
距字百科
距,义为“包罗万象”、“任何事物”。“足”与“巨”联合起来表示“观察者的足趾尖与任何物体的直线间隔。
相关谜语
1.大脚丫(打一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