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
矫字基本释义
[ jiǎo ]
1.把弯曲的弄直;纠正:~正。
2.强壮;勇敢:~健。
3.假托:~命。
[ jiáo ]
〔矫情〕〈方〉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别太~。情(qing)。
矫字详细释义
矫情
凡事别矫情
矫〈动〉
(形声。从矢,乔声。本义把箭杆揉直的一种器具。引申为正曲使直”)
把弯曲的物体弄直
矫,直也。--《广雅》
坎为矫輮。--《易·说卦传》
古枸木必将待櫽括焌矫然后直。--《荀子·性恶》
又如矫矢(矫直箭矢);矫揉(使物或曲或直。矫是改直,揉是变曲);矫直(矫正弯曲使之直);矫枉(矫正弯曲。比喻纠正偏邪)
匡正;纠正
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荀子·性恶》
其刑矫诬。--《国语·周语》
以绳墨自矫。--《庄子·天下》
以身矫之。
矫(砪)jiǎo
⒈将弯曲的东西弄直~正曲木。〈引〉纠正~枉过正。~正了偏差。
⒉假托,诈称~令。
⒊强,勇武~健的步伐。~捷。
⒋举起,抬起来~首(抬头)。
⒌
⒍
矫jiāo 1.古代投壶,箭从壶中跃出而手接之复投谓之"矫"。也称为"骁"。
康熙字典
矯【午集中】【矢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驕上聲。《說文》揉箭箝也。《搏雅》直也。《禮·部韻略》揉曲爲矯。《易·說卦》坎爲矯輮。《疏》使曲者直爲矯,使直者曲爲輮。《史記·平津侯傳》矯矢累弦。《註》正曲使直也。《前漢·成帝詔》民彌惰怠,將何以矯之。《註》矯,正也。《劉勰·新論》搒檠者,矯不正也。
又《玉篇》詐也,擅也。《類篇》妄也。《字彙》託也。通作撟。《書·呂》奪攘矯虔。《前漢·高帝詔》作撟虔。《註》稱詐爲矯,强取爲虔。《左傳·昭二十六年》矯誣先王。《史記·汲黯傳》矯制持節,發河南倉廩,以振貧民。《前漢·高帝紀》羽矯殺卿子冠軍。《註》托懷王命而殺之也。《大戴禮》非其事而居之,矯也。
又《爾雅·釋訓》矯矯,勇也。《博雅》武也。《詩·魯頌》矯矯虎臣。《周頌》作蹻蹻。《註》武貌。
又强也。《禮·中庸》强哉矯。《荀子·臣道篇》作撟然剛折。《註》强貌。
又《類篇》舉也。《陶潛·歸去來辭》時矯首而遐觀。《揚雄·甘泉賦》作撟首。
又《博雅》飛也。《孫綽·遊天台山賦》整輕翮而思矯。《揚子·方言》作䎗。
又姓。《風俗通》晉大夫矯父之後,前漢右將軍矯望,後漢逸民矯愼。矯,一作蟜。
又《韻會》嬌廟切,驕去聲。與撟同。
又詐也。
又强亢貌。
又高舉貌。本《毛氏韻增》。
又《集韻》《韻會》居妖切,音驕。矢躍出也。《神異東荒經》東王公與玉女投壷,每投千二百矢矯。
又矯矯,高舉貌。《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師古曰》合韻音驕。
又《字彙補》其嬌切,音橋。亦姓也。《史記·仲尼弟子傳》江東人矯子庸疵。《註》矯,音橋。師古云:矯疵,字子庸。與撟蹻蟜通。《正韻》作同橋,非。
说文解字
矯【卷五】【矢部】
揉箭箝也。从矢喬聲。居夭切
说文解字注
(矯)揉箭箝也。揉當作柔。許無揉有柔煣也。箭者、矢竹所爲矢也。不言矢言箭者。矯施於笴、不施於鏑羽也。箝、籋也。柔箭之箝曰矯。引伸之爲凡矯枉之偁。凡云矯詔者、本不然而云然也。从矢。喬聲。居夭切。二部。
矫字古汉语
矫
jiǎo
①<动>矫正;匡正;把弯曲的东西弄直。《汉书·诸侯王表》:“可谓~枉而过其正矣。”
②<动>举起;抬高。《归去来兮辞》:“时~首而暇观。”【又】<动>张开。《山中裴秀才迪书》:“白鸥~翼。”
③<动>诈称;假托。《冯谖客孟尝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五人墓碑记》:“且~诏纷出。”
④<动>违背;背离。《韩非子·问辩》:“官府有法而民以私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