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
十一画 宀
寂字基本释义
1.寂静:沉~。~寥。~无一人。万籁俱~。
2.寂寞:枯~。孤~。
寂字详细释义
寂
(形声。从宀,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寂,无人声。--《说文》
寂寥宇宙。--《四子讲德论》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老子》
寂然不动。--《易·系辞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柳宗元《永州八记》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人视端容寂。--明·魏学洢《核舟记》
俄而寂然。--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寂寂悄悄(悄悄地,不弄出声音地);寂密(隐密);寂天寞地(悄无声息)
安详闲静,心志淡泊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养生论》
寂jì
⒈没有声音~静。
⒉
康熙字典
寂【寅集上】【宀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前歷切,音籍。《說文》無人聲也。本作
。从宀尗聲。《徐曰》此
寞字。今文作寂。《廣韻》靜也,安也。《易·繫辭》无思也,无爲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尚書·序孔疏》道本沖寂。非有名言。
又《晉書·顧愷之傳》爲山隂令,晝日垂簾,門堦閴寂。
又或作。《楚辭·遠遊》野
漠其無人。《集韻》亦作
諔漃。
说文解字
【卷二】【口部】
嗼也。从口叔聲。前歴切
说文解字注
()
嗼也。三字一句。俗本刪
字。非也。宀部曰。寂、無人聲也。从口。叔聲。前歷切。古音在三部。
寂字古汉语
寂
jì
①<形>寂静;安静;没有声响。《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然。”
②<形>平静;安详。《核舟记》:“其人视端容~,若听茶声然。”
③<形>寂寞;冷清。《祭妹文》:“羁魂有伴,当不孤~。”
④<动>佛教称僧尼死亡。苏辙《天竺海月法师塔碑》:“海月之将~也,使人邀子瞻入山。”
寂字百科
寂,汉字。读音为”jì“,意思是①静;没有声音:寂静|寂然无声。②孤单;冷冷清清:寂寞|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