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
忌字基本释义
1.忌妒:~刻。猜~。
2.怕:顾~。~惮。
3.认为不适宜而避免:~嘴。~生冷。
4.戒除:~烟。~酒。
忌字详细释义
忌
(形声。从心,己声。本义憎恨)
同本义
忌,憎恶也。--《说文》
而忌处者。--《国语·晋语》
不克不忌。--《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
子将助天为虐,不忌其不祥乎?--《国语·越语》
又如忌恶(憎恶坏人坏事);忌愤(怨愤,嫉恨)
嫉妒
操虽称美,心甚忌之。--《三国演义》
又如忌前(妒嫉贤才);忌妇(妒妇,善妒的妻子);忌克(忌妒他人才能而想超过他);忌才(嫉妒他人的才华或才能)
禁忌;忌讳
公室卑则忌直言。--《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忌怒,则能害己。--《韩非子·说
忌jì
⒈嫉妒,憎恨妒~。~能。~才。
⒉怕,顾虑,畏惧~惮。顾~♂行无~。
⒊禁,戒~烟。~嘴馋。~吃生冷。
⒋
①由于风俗、习惯等原因,对某些事物或言行采取回避或隐避。
②对某些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力求避免。"忌讳"、"禁忌"也省作"忌"童言无~。故兵法~之。
康熙字典
忌【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坖《唐韻》《集韻》《韻會》渠記切《正韻》奇寄切,音惎。《說文》憎惡也。《增韻》嫉也。《詩·周南·小星箋》以色曰妒,以行曰忌。
又《廣韻》忌諱也。《周禮·春官·小史》詔王之忌諱。《疏》謂告王以先王之忌諱也。
又《地官·誦訓》掌道方慝,以詔辟忌。《註》不避其忌,則其方以爲苟于言語也。
又憚也。《左傳·昭六年》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
又怨也。《晉語》小人忌而不思。《註》怨也。
又戒也。《書·呂》敬忌罔有擇言在身。《註》忌之言戒也。
又敬也。《左傳·昭元年》非羇何忌。《註》言不敬羇客,當誰敬哉。
又忌日,親喪日也。《禮·祭義》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
又姓。《風俗通》周公忌父之後,以王父字爲氏。
又龍忌,謂禁火日也。《後漢·周舉傳》有龍忌之禁。
又《集韻》居利切《正韻》吉器切,音懻。語助辭。《詩·鄭風》叔善射忌。
又《五音集韻》巨己切,音芑,亦戒也。《詩·大雅》維此聖人,瞻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說文》己心爲忌。會意。
说文解字
忌【卷十】【心部】
憎惡也。从心己聲。渠記切
说文解字注
(忌)憎惡也。从心。己聲。渠記切。一部。
忌字古汉语
忌
jì
①<动>憎恨;厌恶。《谭嗣同》:“而西后及贼臣~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②<动>忌妒;嫉妒。《杨修之死》:“操虽称美,心甚~之。”
③<动>顾忌;畏惧。《赤壁之战》:“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④<动>忌讳;禁忌。《赤壁之战》:“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之。”
⑤<动>禁止。《庄子·则阳》:“未生不可~,已死不可阻。”
⑥<名>父母去世之日。《左传·昭公三年》:“及郊,遇懿伯之~,敬子不入。”
⑦<语气词>。《尚书·秦誓》:“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
忌字百科
忌,读[jì],①嫉妒;憎恨。②尽量避免会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相关谜语
1.记在心上口难开(打一字)
2.记一半忘一半(打一汉字)
3.一边记一边忘(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