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ji
注音: ㄐ一
部首:
笔画: 五画
五笔: FMK
五行:
结构: 单一
Unicode: \u51fb
GBK编码: bbf7

英文翻译

attack, fight; strike, hit, beat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ㄐ一 五画

击字基本释义

1.打;敲:~鼓。旁敲侧~。

2.攻打:袭~。声东~西。

3.碰:撞~。肩摩毂(gǔ)~。

4.接触:目~。

击字详细释义

(形声。从手,毄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欲以击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肯击缻。

留击柝者。--《资治通鉴·唐纪》

使击柝如故。

援玉 枹兮击鸣鼓。--《楚辞·九歌·国殇》

又如击壤(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率力于我何有哉?后因以比喻太平盛世);击节(打拍子);击鞠(击皮球)

攻击;攻打

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击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击排(攻击排斥);击排冒没(攻击排斥,轻率而不顾一切);击床(击杀于床上)

击(擊)jī

⒈打,敲打~鼓。敲~。~掌。〈引〉碰撞,接触冲~。目~(亲眼所见)。车毂~,人肩摩(车挨着车,人挨着人)。

⒉攻打攻~。拳~。炮~。导弹~。〈引〉击杀~牛。

⒊刺~剑。

击xí 1.男巫。

击jì 1.人名。春秋晋有屠击。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康熙字典

擊【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古歷切《集韻》《韻會》吉歷切,𠀤音激。《說文》攴也。《徐曰》撲也。《廣韻》打也。《增韻》扣也。《易·蒙卦》擊蒙。《註》擊去童蒙,以發其昧。《史記·叔孫通傳》拔劒擊柱。

《酷吏傳》義縱以鷹擊毛摯爲治。

攻殺也。《楚語》刲羊擊豕。《註》擊,殺也。《前漢·高帝紀》急擊之勿失。

觸也。《莊子·田子方》目擊而道存矣。或作撽。

《集韻》《韻會》《正韻》𠀤𠛬敵切,音檄。與覡同。男巫也。《荀子·王制篇》知其吉凶妖祥,傴巫跛擊之事也。《註》擊讀爲覡。

《集韻》吉詣切,音訃。人名。春秋晉有屠擊。

说文解字

擊【卷十二】【手部】

攴也。从手毄聲。古歴切

说文解字注

(擊)攴也。攴下曰。小擊也。二篆爲轉注。攴訓小擊。擊則兼大小言之。而但云攴也者、於攴下見析言之理。於擊下見渾言之理。互相足也。攴之?變爲扑。手卽又也。又下曰手也。因之鞭箠等物皆謂之扑。此經典扑字之義也。咎繇謨古文戛擊、今文尙書擊爲隔。同音叚借。从手。毄聲。古歷切。十六部。

击字古汉语

①<动>敲击;敲打。《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而求之。”

②<动>敲打弹奏(乐器)。《荆轲刺秦王》:“高渐离~筑,荆轲和而歌。”

③<动>撞击;碰撞。《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柱。”

④<动>击刺。《鸿门宴》:“请以剑舞,因~沛公于坐。”

⑤<动>攻打;攻击。《信陵君窃符救赵》:“得选兵八万人,进兵~秦军。”

⑥<动>打劫。《论积贮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

⑦<动>拍打。《涉江》:“齐吴榜以~汰。”《庄子·逍遥游》:“不~三千里。”

⑧<动>射击;发射。《冯婉贞》:“及敌枪再~,寨中人又鹜伏矣。”

击字百科

击,jī,从手从毄声。毄,軎(wei)殳(shu)。象形。用手用殳去摧毁軎。(1)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2)同本义[beat;hit;strike]

相关谜语

1.两山紧相接,不把出字猜(打一字)

2.石盖一山(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