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hu
注音: ㄏㄨˇ
部首:
笔画: 八画
五笔: HAMV
五行:
结构: 左上包围
Unicode: \u864e
GBK编码: bba2

英文翻译

brave, fierce; surname; tiger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ㄏㄨˇ 八画

虎字基本释义

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

2.比喻勇猛威武:~将。~~有生气。

3.露出凶相:~起脸。

4.姓。

5.同“唬”。

虎字详细释义

虎〈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同本义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凡伤害物

虎hǔ

⒈通称老虎。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间杂。性凶猛,捕食其它的兽,有时伤人。它是受保护的珍稀动物,严禁猎杀食用。

⒉〈喻〉勇猛,威武~将。

⒊同"唬"。

①〈喻〉危险的境地~口余生。

②手上拇指与食指相交的部位。

康熙字典

虎【申集中】【虍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𧇂𪊖《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干祿字書》通作𧆞

说文解字

虎【卷五】【虎部】

山獸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凡虎之屬皆从虎。虝,古文虎。𪊖,亦古文虎。呼古切

说文解字注

(虎)山獸之君。从虍。从儿。會意。虎足象人足也。巳上八字。鉉本妄改。張次立復以鉉本改鍇本。惟韵會如是。此古本之眞也。从儿、韵會作从?。此其誤巳久耳。?部曰。孔子曰在人下。故詰屈。謂人之股腳也。虎之股腳似人。故其字上虍下儿。虍謂其文。儿謂其足也。說文龜頭、黽頭似它頭。燕尾似魚尾。兔頭似㲋頭。萈足似兔足。能足、彘足似鹿足。㲋頭似兔、足似鹿。文義相同。儿有其字。故先言从儿而後言虎足象人足。篆體改作?。則象人足之云不可通。顧氏藹吉乃疑虎下當从爪矣。今正之。凡篆虎字依𣜩體从儿爲是。呼古切。五部。五部與十七部通。故左氏陽虎、論語作陽貨。非一名一字也。邢昺、孫奭乃有虎名貨字之說。凡虎之屬皆从虎。

𢋪)古文虎。

𪊖)亦古文虎。

虎字古汉语

①<名>老虎。《周处》:“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并皆暴犯百姓。”

②<形>比喻凶狠残暴。《屈原列传》:“秦,~狼之国,不可信。”《赤壁之战》:“曹公,豺~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虎字百科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

相关谜语

1.助纣为虐(打一动物)

2.两面三刀(打一动物)

3.兔子驾辕午打套乱套了(打一生肖)

4.多路人生命伤(打一动物)

5.几多虚业尽成空(打一字)

6.一生一世伴君王,八方诸侯招兵马(打一动物)

7.独来独往(打一动物)

8.处心积虑几回成(打一字)

9.孤家寡人无亲邻(打一动物)

10.惊心动魄(打一动物)

11.水火不容(打一动物)

12.深海垂钓(打一动物)

13.窦娥鸣冤(打一动物)

14.鸡飞蛋打(打一动物)

15.留下买路钱(打一动物)

16.落花流水(打一动物)

17.皮笑肉不笑(打一生肖)

18.爱吃零食的小王体重最重时有50公斤,但最轻时只有3公斤,为什么?(打一动物)

19.人中之龙(打一动物)

20.生来性暴躁,身穿黄皮襖,自称山中王,別猜它是猫(打一动物)

21.胆大包天(打一动物)

22.风流才子(打一生肖)

23.横行霸道(打一生肖)

24.上山容易下山难(打一动物)

25.忍无可忍(打一动物)

26.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想要从此过,需留下买路财(打一动物)

27.鸟语花香(打一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