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gui
注音: ㄍㄨㄟˇ
部首:
笔画: 八画
五笔: YQDB
五行:
结构: 左右
Unicode: \u8be1
GBK编码: b9ee

英文翻译

sly; deceive, cheat, defraud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guǐ ㄍㄨㄟˇ 八画

诡字基本释义

1.欺诈;奸猾:~诈。~计。

2.奇异:~形。~观。~异。

诡字详细释义

(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

同本义

诡,责也。--《说文》

自诡灭贼。--《汉书·赵充国传》

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汉书·京房传》

又如诡求(要求,责求);诡驳(责难驳斥);诡责(责备;责问);诡令(责令)

违反,自相矛盾

诡,违也。--《西京赋》注引《说文》

容服有仪谓之仪,反仪为诡。--《贾子道术》

诡自然之性。--《淮南子·主术》

古今诡趣。--《淮南子·辩亡论》

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吕氏春秋

诡guǐ

⒈欺诈,奸滑~计。~辩。

⒉奇异,怪异,出乎平常~谲。~殊。~秘。~异。

⒊违反,违背~于常理。言行相~。

康熙字典

詭【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過委切《集韻》《韻會》《正韻》古委切,𠀤音垝。《說文》責也。《前漢·京房傳》臣出守郡,自詭效功。《師古註》自以爲憂責也。《孔融·薦禰衡表》昔賈誼求試屬國,詭繫單于。《註》自責必繫單于也。

《玉篇》欺也,謾也。《類篇》詐也。《穀梁傳·文六年》詭辭而出。《註》不以實吿人。

《玉篇》怪也。《莊子·齊物論》是其言也,其名爲弔詭。《註》弔詭,至怪也。

《增韻》異也。《前漢·劉輔傳》此其言必有卓詭切至當聖心者。《師古註》詭,異於衆也。《後漢·班固傳》殊形詭制。《註》詭,異也。

違也。《前漢·董仲舒傳》有所詭於天之理與。《師古註》違也。

毀也。《後漢·班固傳論》固之序事不激詭。《註》激,揚。詭,毀也。

《廣雅》詭隨,小惡也。《詩·大雅》無縱詭隨。《註》不顧是非,而妄隨人也。

《廣韻》橫射物爲詭遇。《孟子》爲之詭遇。《趙註》橫而射之也。《朱註》不正而與禽遇也。

譎詭,變化也。《張衡·東京賦》瑰異譎詭。

《廣雅》詭犀,總也。總,音思。

《正韻》戾也。

星名。《前漢·天文志》司詭星出西方。《孟康註》星大而有尾,兩角,熒惑之精也。

邑名。《史記·秦始皇紀》將軍蒙騖,攻魏氏畼有詭。《註》畼有詭,魏邑名。

姓。《左傳·莊十六年》晉武公伐夷,執夷詭諸。《註》詭諸,周大夫。夷,采地名。

人名。《史記·齊世家》桓公長衞姬生無詭。《左傳》作無虧。

通作恑。《陸機·辯亡論》古今詭趣。《註》詭,變也。同恑。《集韻》或作謉、譌。《正韻》亦作佹、傀。

说文解字

詭【卷三】【言部】

責也。从言危聲。過委切

说文解字注

(詭)責也。漢書。況自詭滅賊。孔融表云。昔賈誼求試屬國。詭係單于。从言。危聲。過委切。十六部。今人爲詭詐字。

诡字古汉语

guǐ

①<动>要求;责成。《汉书·京房传》:“今臣得出守郡,自~效力,恐未效而死。”

②<形>欺诈;狡诈。《屈原列传》:“而设~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③<形>奇怪;异常。《新唐书·吐蕃传》:“上宝器数百具,制治~殊。”

④<动>违背;不符。《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不祥莫大焉。”

⑤<动>隐蔽。《<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踪迹。”

诡字百科

诡,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把不真实的或不实际的某种事物作为真实或实际的事物提出或提供。模棱两可或似是而非的推理;对原则的错误运用,特指对法律道德原则的错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