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guan
注音: ㄍㄨㄢˋ
部首:
笔画: 八画
五笔: XFMU
五行:
结构: 上下
Unicode: \u8d2f
GBK编码: b9e1

英文翻译

to go through; a string of 1000 coins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guàn ㄍㄨㄢˋ 八画

贯字基本释义

1.穿;贯通:如雷~耳。学~古今。

2.连贯:鱼~而入。累累如~珠。

3.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万~家私。

4.世代居住的地方:籍~。乡~。

5.事例;成例:一仍旧~。

6.姓。

贯字详细释义

(会意。从毌,从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毌”是贯穿之贯,象穿物之形。本义穿钱的绳子)

同本义

贯,钱贝之贯也。--《说文》

都内之钱,贯朽而不可挍。--《汉书》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唐·白居易《伤宅》

反尔如贯。--《诗·小雅·何人斯》

又如贯朽(串钱的绳子朽断,形容积钱多而经久不用)

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

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水浒》

又如贯百(贯伯。一贯钱,一些钱。百一百文钱);钱串一贯(一千文钱);万贯家私

事情,事例

贯guàn

⒈〈古〉穿钱的绳索,即钱串。〈引〉用绳索穿钱(方孔钱),一千个(文)为一贯。

⒉穿,穿连~穿。~串。连~。〈引〉通,连通~通。学~古今。融会~通。

⒊原籍,出生地籍~。

康熙字典

貫【酉集中】【貝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玩切,音瓘。《說文》貫,錢貝之貫。《前漢·食貨志》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博雅》穿也。《五經文字》旣穿曰貫。《易·剝卦》貫魚。《釋文》貫,穿也。《前漢·董仲舒傳》豈不同條共貫與。《註》貫者,聮絡貫穿。

中也。《儀禮·鄕射禮》不貫不釋。《註》貫,猶中也。

《穀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註》羈貫,謂交午剪髮以爲飾。

《晉書·文苑傳》架彼辭人,共超淸貫。《正字通》侍從之官曰淸貫。

姓。《姓氏急就篇》趙相貫高。《古音略》貫高之貫,音冠。

《博雅》累也。

《韻府》本貫,鄕籍也。

國名。《括地志》故貫城卽古貫國,在曹州濟隂縣。

《詩·魏風》三歲貫女。《傳》貫,事也。《釋文》古亂反。○按朱傳:貫,習也。音慣。

《集韻》《正韻》𠀤古患切,音慣。慣,亦作貫。《爾雅·釋詁》貫,習也。《詩·齊風》射則貫兮。《釋文》毛古亂反,中也。鄭古患反,習也。《前漢·賈誼傳》習慣如自然。《註》師古曰:貫,亦習也。

《集韻》烏關切,音彎。彎,亦作貫。《史記·伍子胥傳》貫弓執矢嚮使者。

《廣韻》《集韻》《韻會》𠀤古丸切,音官。義同。○按《說文》毌,穿物持之也,音古丸切,貫音古玩切,毌與貫通,故經典貫亦音官。

说文解字

貫【卷七】【毌部】

錢貝之貫。从毌、貝。古玩切

说文解字注

(貫)錢貝之毌也。毌各本作貫。今正。錢貝之毌。故其字从毌貝會意也。漢書。都內之錢。貫朽而不可挍。其本義也。齊風。射則貫兮。傳云。貫、中也。詩。及爾如貫。易。貫魚以宫人寵。左傳。使疾其民以盈其貫。皆其引伸之義也。其字皆可作毌。叚借爲摜字。習也。如孟子我不貫與小人乘是也。亦借爲宦字。事也。如毛詩三歲貫女、魯詩作宦是也。毛詩串夷傳云。串、習也。串卽毌之隸變。傳謂卽慣字。箋謂卽昆字。皆於音求之。从毌貝。古玩切。十四部。

贯字古汉语

guàn

①<名>穿钱的绳。《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朽而不可校。”

②<量>古代货币单位。一千为一贯。《智取生辰纲》:“五~足钱一桶。”

③<动>穿过。《柳毅传》:“然而恨~肌骨,亦何能愧避。”

④<动>融会贯通。《张衡传》:“遂通五经,~六艺。”

⑤<名>事;例。《论语·先进》:“仍旧~,如之何?”

⑥<名>条理。《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靡不毕见。”

⑦<动>侍奉;服侍。《硕鼠》:“三岁~女,莫我肯顾。”

⑧<形>通“惯”,习惯。《孟子·滕文公》:“我不~与小人乘,请辞。”

⑨<名>世代居住的地方;原籍。《隋书·食货志》:“其无~之人,乐州县编户者,谓之浮浪人。”【贯彻】上下贯穿,通达至底。【贯日】⒈一天又一天,积日。⒉遮蔽日光。【贯叙】按次序叙录。【贯鱼】成串的鱼。比喻前后有次序。也写作“鱼贯”。

贯字百科

贯,汉语汉字,读音为:guàn。注意:总笔画为8画,上面为“毌”(guàn)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