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
躬字基本释义
1.自身;亲自:~逢。反~自问。~行实践。
2.弯下(身子):~身下拜。
躬字详细释义
躬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同本义
躬,身也。--《说文》
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
吾党有直躬者。--《论语》。孔注直身而行。”
躬腠胝无胈。--《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
我鞠躬不敢息。--马中锡《中山狼传》
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汉书·元帝纪》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又如躬体(身体);躬先士卒(身先士卒);躬擐(身穿。擐穿)
生命
见南郢之流风兮,殒余躬于沅、
躬(躳)gōng
⒈身体。〈引〉自身,亲自~劝耕农。事必~亲(每件事必须亲自做)。
⒉弯曲身体鞠~。
康熙字典
躬【酉集中】【身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居崇切《集韻》《韻會》居雄切,音弓。《說文》躳或从弓,身也。《五經文字》躬,俗躳字。今經典通用。《易·蒙卦》見金夫不有躬。
又《艮卦》艮其身,止諸躬也。《疏》躬,猶身也。《書·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詩·邶風》我躬不閱。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伯執躬圭。《註》以人形爲瑑飾。
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韻補》叶姑弘切《易·震卦》不于其躬,于其鄰。《班固·東都賦》登靈臺考休徵,俯仰乎乾坤,參象乎聖躬。
又叶俱王切。《琳·大荒賦》延年其可留兮,何勤遠以苦躬。紛吾情之駘蕩兮,嗟吾願有弗遑。
躬字古汉语
躬
gōng
①<名>身体。《中山狼传》:“我鞠~不敢息。”
②<代>自身;自己。《诗经·氓》:“静言思之,~自悼矣。”
③<副>亲自。《出师表》:“臣本布衣,~耕于南阳。”
躬字百科
躬是形声兼会意字,由“身”和“弓(像弯曲的身体)”两部分组成,躬也表声。躬的本意指身体,多指自身。另外,躬还有亲自、弯下身子的意思。
相关谜语
1.弯腰(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