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fu
注音: ㄈㄨˊ
部首:
笔画: 十画
五笔: IEBG
五行:
结构: 左右
Unicode: \u6d6e
GBK编码: b8a1

英文翻译

impetuous; superficial; inflated; temporary; surplus; to exceed; movable; to float; transient; unstable; excessive; floating; hollow; superfluous; provisional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ㄈㄨˊ 十画

浮字基本释义

1.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萍。油~在水上。~云。脸上~着微笑。

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气~到对岸。

3.在表面上的:~土。~雕。

4.可移动的:~财。

5.暂时的:~记。~支。

6.轻浮;浮躁:他人太~,办事不踏实。

7.空虚;不切实:~名。~夸。

8.超过;多余:人~于事。~额。

9.姓。

浮字详细释义

浮〈动〉

(形声。从水,孚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浮,氾也。--《说文》

载沉载浮。--《诗·小雅·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广雅》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浮于济漯。--《书·禹贡》

过夏首而西浮兮。--《楚辞·哀郢》

浮天无岸。--《文选·桦·海赋》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油浮于水面;浮梗(随水漂浮的残梗);浮蛆(酿酒未熟时,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浮没(漂流淹没);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

浮 fú

⒈漂,跟"沉"相对漂~。飘~。~云。~力。〈引〉行船~长江而下。

⒉表面的~皮。鞋上有~土。

⒊空虚,不实在~夸。虚~。抑~华。

⒋不沉着,不冷静轻~。~躁。

⒌暂时,不定的~记。~支。

⒍超过,多于~额。官~于事。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雕塑形象。

【浮屠】

【浮图】

①佛(释迦牟尼)。

②和尚。

③佛塔七级~屠。

康熙字典

浮【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𠀤音罘。《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

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

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

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

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

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

《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水名。《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山名。《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羅浮,二山名。《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竹名。《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石名。《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天浮,星名。《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韻補》叶符非切,音肥。《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说文解字

浮【卷十一】【水部】

氾也。从水孚聲。縛牟切

说文解字注

(浮)汎也。各本汎作氾。今正。木華海賦。浮天無岸。李注引說文浮、汎也。按上文云汎、浮也。是汎浮二字互訓、與氾濫二字互訓義別。汎浮二篆當類廁。今本多非許之舊。从水。孚聲。縛牟切。三部。

浮字古汉语

①<动>飘浮在水面上,与“沉”相对。《西门豹治邺》:“令女居其上,~之河中。”

②<动>飘浮在空中。《孔雀东南飞》:“交语速装束,络绎如~云。”

③<动>在水上行驶;航行。屈原《哀都》:“过夏首而西~兮,顾龙门而不见。”

④<动>超过。《海瑞传》:“搏噬善类,其罪又~于高拱。”

⑤<形>轻。《采草药》:“有苗时采,则虚而~。”

⑥<形>虚浮;浮华。《治平篇》:“禁其~靡,抑其兼并。”

⑦<形>轻薄;轻佻。《国语·楚语》:“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白】罚酒。【浮屠】也作“浮图”。⒈佛,佛陀。⒉佛教。⒊和尚。⒋佛塔。【浮生】古代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虚浮无定,所以称人生为浮生。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追维逝者,~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