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dou
注音: ㄉㄡˇㄉㄡˋ
部首:
笔画: 四画
五笔: UFK
五行:
结构: 单一
Unicode: \u6597
GBK编码: b6b7

英文翻译

to censure; to put together; decaliter; abbr. for the Big Dipper constellation 北斗星; cup or dipper shaped object; to contend; variant of 斗; to fight; to struggle; coming together; old variant of 陡; dry measure for grain equal to ten 升or one-tenth of a 石; peck; to condemn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dòu dǒu ㄉㄡˇㄉㄡˋ 四画

斗字基本释义

[ dòu ]

1.对打:~殴。战~。

2.比赛胜负,争胜:~力。~劲。~智。~志昂扬。

3.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牛。~蟋蟀。

4.拼合,对准,凑近:~眼。

5.古同“逗”,逗引。

[ dǒu ]

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

2.量粮食的器具:~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

3.形容小东西的大:~胆。

4.形容大东西的小:~室。

5.像斗的东西:~车。~笠。~篷。熨~。

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气冲~牛(怒气冲天)。

7.特指“北斗星”:~折蛇行。

8.古同“陡”,高耸的样子。

9.〔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

10.古同“陡”,突然。

斗字详细释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怒发对打形。本义搏斗)

搏斗;引申为战斗

魕,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魕之形。--《说文》。按,争也。

二士对戟为魕。--《古考经说》

魕,遇也。--《说文》。按,相接之意。

投身大敌,与之扑斗。--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

又如拳斗;械斗;格斗(紧张激烈地搏斗);斗心(战斗的意志);斗臣(勇健善斗之士);钩心斗角(屋角由屋心伸出来,像与屋心钩在一起。各个屋角相对,像要相互搏斗。用此比喻用

尽心机,明争暗斗)

较量,竞赛

试与他虫斗

斗 dǒu

①旧时量具。一般是用木板制成的口略大底略小的方形物,有柄。

②市斗。等于十市升(市升与公制'升'相等)。

③形状略像斗的东西风~、熨~。

④形容本是小的东西很大或本是大的东西很小~胆、~室。

⑤圆形的指纹。

⑥二十八宿之一。通称南斗。

⑦北斗星。又见dòu。

【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辞)。

【斗方名士】本指爱在斗方(一二尺见方的诗幅画卷)上写诗作画互相标榜的人。借指以风雅自居的无聊文人。

【斗拱】中国古代建筑的特有构件。一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用以支承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作装饰之用。用斗形木块和弓形横木组成。

【斗室】谦辞。比喻狭小的屋子。

【斗转参(shēn)横】北斗转向,参星横斜。指天快亮时。

斗 dòu

①对打搏~。

②斗争批~。

③使动物争斗~鸡、~牛。

④比赛争胜~智~勇。又见dǒu。

【斗鸡】以鸡相斗的游戏。中国民间流传已久。

【斗蟋蟀】让蟋蟀相斗的游戏。中国在唐代已很盛行。

【斗争】

①矛盾双方互相对抗,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

②用说理、揭发、控诉、批判等方式打击敌对分子或坏人坏事。

③努力奋斗。

【斗智斗勇】敌对或竞赛双方在智谋胆量方面拼搏争胜。

斗zhǔ 1.舀水的勺子。 2.量词。 3.通"主"。

康熙字典

斗【卯集下】【斗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口切,音陡。《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吳中市魚亦以斗計。《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疏》象斗,染黑。

《尚書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註》謂斗絕曲入海也。

《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集韻》《正韻》𠀤腫庾切,音主。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註》所以沃尸也。《釋文》斗依注,音主。

说文解字

斗【卷十四】【斗部】

十升也。象形,有柄。凡斗之屬皆从斗。當口切〖注〗𣂑,古文。

说文解字注

(斗)十升也。賈昌朝作升十之也。此篆叚借爲斗陗之斗。因斗形方直也。俗乃製徒字。象形。有柄。上象斗形。下象其柄也。斗有柄者、葢象北斗。當口切。四部。許說俗字人持十爲斗。魏晉以後作升。似升非升。似斤非斤。所謂人持十也。凡斗之屬皆从斗。

斗字古汉语

dǒu

①<名>量粮食的器具。《庄子·胠箧》:“棓~折衡,而民不争。”

②<量>容量单位。十升等于一斗《陈州粜米》:“这米则有一石六~。”

③<名>古代酒器。《鸿门宴》:“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卮酒。”

④<名>斗形的器物。《孔雀东南飞》:“红罗复~帐,四角垂香囊。”

⑤<名>星宿名。斗宿。南斗六星,总称斗宿。《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牛之间。”

⑥<名>北斗星。《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折蛇行,明灭可见。”《诗经·大东》:“虽北有~,不可以挹酒浆。”

dòu

①<动>打架。《书博鸡者事》:“任气好~。”

②<动>战斗。《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引且战,连~八日。”《赤壁之战》:“蒙冲~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

③<动>较量;拚斗。《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其势不俱生。”《促织》:“试与他虫~,虫尽靡。”【又】<动使动>使……相斗。《过秦论》:“外连衡而~诸侯。”

④<动>交接。《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角。”【斗室】狭小的房子。

斗字百科

“斗”字在我国古代及现代都是常用字,本来只有dǒu一个读音,《简化字总表》把斗(dǒu)与斗(dòu,有鬦、閗、鬭、鬪、闘等各种写法)合并为“斗”,于是“斗”成为多音字,共有两个读音:一.“dǒu”,例如五斗米、北斗;二.“dòu”,即斗,比如斗争。斗,dòu,两士相对,兵杖在后,象斗之形。(如右侧字)。

相关谜语

1.十二点(打一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