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
顶字基本释义
1.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头~。屋~。山~。塔~儿。
2.用头支承:~碗(杂技)。~天立地。他~着雨就走了。
3.从下面拱起:种子的嫩芽把土~起来了。
4.用头或角撞击:~球。这头牛时常~人。
5.支撑;抵住:拿杠子~上门。列车在前,机车在后面~着走。
6.对面迎着:~风。~头。
7.顶撞:他听了姑母的话很不满意,就~了她几句。
8.担当;支持:活儿重,两个人~不下来。
9.相当;抵:他一个人~两个人。
10.表示程度最高:~好。~喜欢唱歌。
顶字详细释义
顶
(形声。从页,丁声。从页”,表示与人头有关。本义人头的最上端)
同本义
顶颠也。--《说文》
过涉灭顶。--《易·大过》
肩高于顶。--《庄子·大宗师》。释文本作项。”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清·方苞《狱中杂记》
如头顶;秃顶;顶光(即佛或菩萨顶上的圆形光环);顶珠(显贵者巾顶上所装饰的大珠);顶角(男童头上蓄留的小辫);顶颡(颡”应作嗓”。顶到喉咙口。形容吃得很饱);顶老
(头顶;妓女);顶阳骨 (头盖骨;) 顶瓜皮 (头皮);顶搭子 (婴儿留在头顶上的一撮头发); 顶门上针(刺中穴道的针
顶 dǐng
①人体或物体的最高部分头~、屋~。
②用头支承~碗。
③自下而上用力拱起幼芽~出土。
④用头撞击被羊~了一个跟头。
⑤顶撞。
⑥对面迎着~风。
⑦支撑;抵住~门杠、~住敌人多次进犯。
⑧相当一人~两人用。
⑨顶替~名。
⑩量词一~帽子。(11)最;极~好。
【顶点】
①最高点;极点。
②〈数〉三角形中顶角的两条边的交点或锥体的尖顶。
【顶端优势】〈生〉植物的顶芽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农业上常用消除或维持顶端优势的办法控制作物、果树和花木的生长,以利增产和控制花木株形的目的。
【顶技】一种杂技。表演者用身体一些部位顶直棍棒,或在棍棒顶端放置易碎物品而保持平衡使其不落地。
【顶礼膜拜】原指佛教徒五体投地(头、双手、双腿匍伏在地)叩拜神佛。比喻对人特别崇敬(多含贬义)。
【顶天立地】形容豪迈正大的英雄气概。
【顶细胞】指被子植物二细胞原胚时期上部的一个细胞。
【顶芽】位于茎的主轴或侧枝顶端的芽。单轴分枝树木主轴的顶芽生长旺盛,有的顶芽可形成花芽,如苹果、梨等。
【顶真】〈语〉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用前文结尾的词语或词组做下文的起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如'茵茵牧草绿山坡,山坡畜群似云朵,云朵游动笛声起,笛声悠扬
卷浪波。'
【顶珠】〈语〉见【顶真】。
康熙字典
頂【戌集下】【頁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鼎。《說文》顚也。《廣韻》頂
,頭上。《揚子·方言》顚頂,上也。《易·大過》過涉滅頂。籀作
。或作顁。
说文解字
頂【卷九】【頁部】
顚也。从頁丁聲。,或从〔巛下頁〕作。
,籀文从鼎。都挺切〖注〗〔丁
〕,或从
作。顁,籀文或體。
说文解字注
(頂)顚也。頂顚異部曡韵字。故顚倒樂府或作丁倒。引伸爲凡在冣上之偁。故廣雅云。頂、上也。按頂之假借字作定。詩周南。麟之定。釋言、毛傳皆曰。定、題也。毛傳一本作顚也。亦與爾雅無不合。葢禽獸横生。以頟爲頂。故秦風白顚傳曰旳顙。亦以顙釋顚。从。丁聲。都挺切。十一部。
()或从
作。鈕曰。从古文
也。舊作
。誤。
()籒文从鼎。鼎聲也。
顶字古汉语
顶
dǐng
①<名>人的头顶。《狱中杂记》:“生人与死者并踵~而卧,无可旋避。”
②<名>物体最高的部分。《雁荡山》:“山~有大池。”
③<动>用头支持。周邦彦《汴都赋》:“其败也抉目而折骨,其成也~冕而垂裳。”
④<动>支撑;承受。《西游记》:“扫地的,也是他,~门的,也是他。”
⑤<副>最;极。《制台见洋人》:“外国人~讲情理。”
⑥<动>顶替。《文献通考·兵》:“每二匹必有一卒以~其名而盗取其钱。”
⑦<量>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林黛玉进贾府》:“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藕合色花帐。”【顶缸】代人受过。【顶老】歌舞女子的别称。【顶礼】佛教的最高敬礼。跪下,两手伏地,用头顶着佛的脚。
顶字百科
顶字的基本含义是1.最高的,最上的及最高最上的部分:~点。头~。山~。~巅。~尖。(~)为顶。2.用头支承:~承。~天立地。3.支撑,抵住:~礼(佛教徒最尊敬的跪拜礼节,两手伏地,以头抵住受拜人的脚)。~门立户。4.从下面拱起:种子发芽把土~起来了。5.最,极:~好。。6.相对着:~风。~头。7.相当,等于:一个~俩。8.担当:~班。不~事。9.代替:冒名~替。10.争辩,冲撞:~嘴。11.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两~帽子12.到(某个时间):昨天~十二点才到家。13.互联网专用词,用于表达“支持”的意思。
相关谜语
1.第四页(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