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de
注音: ㄉㄜˊㄉㄟˇ˙ㄉㄜ
部首:
笔画: 十一画
五笔: TJGF
五行:
结构: 左右
Unicode: \u5f97
GBK编码: b5c3

英文翻译

ready; suitable; ought to; to have to; to permit; proud; structural particle:used after a verb (or adjective as main verb), linking it to following phrase indicating effect, degree, possibility etc; contented; to catch (a disease); to obtain; to get; finished; proper; to gain; to allow; to need to; must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de děi ㄉㄜˊㄉㄟˇ˙ㄉㄜ 十一画

得字基本释义

[ dé ]

1.得到(跟“失”相对):取~。~益。不入虎穴,焉~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些好处。

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六。五减一~四。

3.适合:~用。~体。

4.得意:自~。

5.完成:饭~了。衣服还没有做~。

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就这么办。~了,别说了。

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这一张又画坏了!

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擅自动用。

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完。

[ de ]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门来。

[ děi ]

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多少人力?

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

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挨淋。

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

得字详细释义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

得 dé

①〈古〉同'德'所识穷乏者~我与(《孟子·告子上》)

②〈古〉贪得戒之在~。(《论语·季氏》)

③得到~奖。

④适合~体。

⑤得意扬扬自~。

⑥完成饭~了。

⑦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又见děi,·de。

【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合于正义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和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而失败。

【得陇望蜀】取得陇后,又想攻西蜀。比喻得了这个,还想那个,贪得无厌。陇古地名,现甘肃省东部。蜀古地名,现四川省中西部。

【得势】得到地位和权势(多用于贬义)。

【得体】(言语行动等)得当,恰当。

【得天独厚】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或环境。天自然的;天然的。

【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形容技艺纯熟或做事非常顺手。

【得宜】合适;恰当。

【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

【得鱼忘筌】

【得鱼忘荃】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筌捕鱼用的竹器。

【得志】志愿实现(多指名利等愿望得到满足)。

得 ·de用在动词后表可能拿~动、说不~。

②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连接补语走~慢、白~耀眼。又见dé;děi。

得 děi

①必须学习上~高标准。

②需要~花时间。

③必然夜里不穿多点~挨冻。又见dé;·de。

康熙字典

得【寅集下】【彳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𢔶𢔨《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说文解字

得【卷二】【彳部】

行有所得也。从彳㝵聲。䙷,古文省彳。多則切

说文解字注

(得)行有所㝵也。㝵各本作得誤。今正。見部曰。䙷、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左傳曰。凡獲器用曰得。从彳。䙷聲。多則切。一部。

(㝵)古文省彳。按此字已見於見部。與得並爲小篆。義亦少異。

得字古汉语

①<动>获得;得到;取得。与“失”相对。《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之则生,弗~则死。”《垓下之战》:“汉皆已~楚乎?”

②<动>贪求;贪得。《论语·季氏》:“戒之在~。”

③<名>心得;收获。《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

④<形>得意;满足。《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于己,快然自足。”

⑤<动>领会;理解。《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公之心。”

⑥<形>合适;恰当。《六国论》:“此言~之。”

⑦<动>实现;达到。《信陵君窍符救赵》:“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谏太宗十思疏》:“既~志则纵情以傲物。”

⑧<动>能;能够。《垓下之战》:“项王自度不~脱。”《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遍观群书。”

⑨<副>应该;应当。《鸿六宴》:“君为我呼入,吾~兄事之。”

⑩<助>表示完成或补充说明结果。《琵琶行》:“十三学~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仓皇北顾。”

⑾<副>必须。《红楼梦》:“这件事还~你去才弄的明白。”【得非】同“得无”,莫不是。【得无】副词。⒈莫非;该不会。⒉能不;怎么能不。

得字百科

得是会意字,左右结构。金文字形,左边是“彳”,右边是“贝”(财货)加“手”,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助词,一般用于动作词语后面,如:用~很顺手、玩~、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