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
聪字基本释义
1.听觉;听觉灵敏:失~。耳~目明。
2.聪明:~慧。
聪字详细释义
聪
(形声。从耳,总声。本义听力好)
同本义
聪,察也。--《说文》
听曰聪。--《书·洪范》
闻审谓之聪。--《管子·宙合》
耳彻为聪。--《庄子·外物》
尚寐无聪。--《诗·王风·兔爰》
又如聪耳(听觉灵敏的耳朵)
明察。指耳闻声音而心能辨别其是真假
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聪察(擅长审辨);聪察轩昂(明察真伪,仪态不凡);聪听(明于听取;明于辨察)
聪明,有才智
听曰聪,聪者,能闻事而审其意也。--《春秋
聪 cōng
①听觉失~。
②听觉灵敏耳~目明。
【聪颖】聪明机灵。
康熙字典
聰【未集中】【耳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驄。《說文》察也。《廣韻》聞也,明也,通也,聽也。《書•洪範》聰作謀。《史記•商君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管子•宙合篇》耳司聽,聽必順聞,聞審謂之聰。《註》耳之所聞,旣順且審,故謂之聰。
又《韻補》叶千剛切,音倉。《陳琳•柳賦》穆穆天子,亶聽聰兮。德音允塞,民所望兮。宜爾嘉樹,配甘棠兮。望平聲。
说文解字
聰【卷十二】【耳部】
察也。从耳怱聲。倉紅切
说文解字注
(聰)察也。察者、覈也。聰察以雙聲爲訓。从耳。悤聲。倉紅切。九部。
聪字古汉语
聪
cōng
①<形>听力好。《荀子·性恶》:“目明而耳~。”《孟子·离娄》:“师旷之~,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②<形>听得清楚。《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也。”
③<形>聪明,有智慧。司马光《陶侃》:“侃性~敏恭勤。”【聪了】聪明懂事。《后汉书·孔融传》:“夫人小而~,大未必奇。”【聪明】1.听觉、视觉灵敏。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而听私于一人之口也。”2.聪慧明审。《荀子·非十二子》:“高尚尊贵不以骄人,~圣智不以穷人。”【聪颖】聪明。
聪字百科
聪,cōng,从耳从囱从心。耳闻而循心通上。明察。指耳闻声音而心能辨别其是真假。基本字义:1、听觉:失聪。2、听觉灵敏:耳聪目明。3、心思灵敏:聪明。聪睿。聪慧。聪颖。
相关谜语
1.听说读写,耳眼心口(打一字)
2.职务变动要安心(打一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