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
宠字基本释义
1.宠爱;偏爱:得~。别把孩子~坏了。
2.姓。
宠字详细释义
宠
(形声。从宀,龙声。本义尊崇)
同本义
宠神其祖。--《国语·楚语》。注尊也。”
宠,尊居也。--《说文》
宠名皆弃。--《左传·襄公三十年》。谓族也。
又如宠存(尊崇慰问);宠重(尊崇重视);崇厉(尊崇勉励)
宠爱
君以为忠,而甚宠之。--《左传·昭公十年》
不宜爱而受宠。--《论衡·幸偶》
少姜有宠而死。--《左传·昭公三年》
宠辱若惊。--《老子》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一家人很宠他;宠冠一时(备受宠爱,冠绝一时);宠拔(
宠 chǒng(上对下)偏爱得~。
【宠爱】过分喜爱;偏爱。
【宠辱不惊】无论受宠或是受辱都无动于衷。形容把荣辱得失置之度外。
【宠辱若惊】受宠受辱都感到不安。形容患得患失。
【宠信】宠爱偏信(多含贬义)。
【宠幸】旧时指帝王对后妃、臣下宠爱,后泛指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宠爱。
宠(寵)chǒng
⒈偏爱,溺爱~爱。
⒉荣耀~辱不惊。
康熙字典
寵【寅集上】【宀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丑壟切《集韻》《韻會》《正韻》丑勇切,沖上聲。《說文》尊居也。从宀龍聲。一曰愛也,恩也。
又《增韻》尊榮也。《易·師卦》承天寵也。《書·泰誓》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周官》居寵思危。
又姓。《正字通》蜀漢長史寵義。
又古借龍。《詩·商頌》何天之龍。《周頌》我龍受之。《鄭註》讀若寵。
又《集韻》盧東切,音籠。都寵,縣名,在九眞郡。
说文解字
寵【卷七】【宀部】
尊居也。从宀龍聲。丑壟切
说文解字注
(寵)尊凥也。引伸爲榮竉。从宀。龍聲。丑壟切。九部。
宠字古汉语
宠
chǒng
①<形>荣耀。《岳阳楼记》:“心旷神怡,~辱皆忘。”
②尊贵,尊崇。《叔向贺贫》:“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大矣。”
③<动>宠爱,宠幸。《陈情表》:“过蒙拔擢,~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④<动>骄纵。张衡《东京赋》:“殚物以穷~。”【宠光】恩宠荣耀。《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无节,则臣下侵逼。”【宠绥】爱抚使安定。《尚书·泰誓上》:“惟其克相上帝,~四方。”【宠幸】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宠爱。【宠异】给以特殊优厚的待遇。班固《汉书·王吉传》:“上以其言迂阔,不甚~也。”
宠字百科
“宠”字从宀,从龙,龙亦声。“宀”为“宅”省。“龙”指“蛇”。“宀”与“龙”联合起来表示“豢养在家宅里面的蛇类”。本义:家养的无毒蛇。转义:1.供养。2.溺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