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cha
注音: ㄔㄚ
部首:
笔画: 六画
五笔: RCYY
结构: 左右
Unicode: \u6260
GBK编码: 924b

英文翻译

to fork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chā ㄔㄚ 六画

扠字基本释义

同“叉(chā)”。

康熙字典

扠【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集韻》《韻會》《正韻》𠀤初加切,音叉。挾取也。《韓愈詩》饞扠飽活臠。

器名。《周禮·天官·𪔀人》簎魚𪔀。《註》以扠刺泥中搏取之。

《集韻》《韻會》𠀤初佳切,音釵。打也。

《廣韻》丑佳切《集韻》攄佳切,𠀤與搋同。以拳加物也。《韻會》通作叉。或借用杈。

说文解字

叉【卷三】【又部】

手指相錯也。从又,象叉之形。初牙切

说文解字注

(叉)手措相錯也。謂手指與物相錯也。凡布指錯物閒而取之曰叉。因之凡岐頭皆曰叉。是以首筓曰叉。今字作釵。魚部鰸下云。大如叉股。譙周異物志曰。涪陵多大龜。其甲可以⺊。其緣中叉似瑇瑁。俗名曰靈叉。劉逵注蜀都賦、常璩述華陽國志、郭樸注爾雅皆用其語。緣中叉、謂緣可爲釵也。今爾雅注譌作緣中文似瑇瑁、俗呼爲靈龜。自賈公彥周禮疏所引巳然矣。从又一。此字今補。象指閒有物也。象叉之形。初牙切。古音在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