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can
注音: ㄘㄢˇㄑ一ㄢˊㄐ一ㄢˋ
部首:
笔画: 十二画
五笔: AQAJ
结构: 上下
Unicode: \u6701
GBK编码: 95fc

英文翻译

if, supposing, nevertheless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cǎn qián jiàn ㄘㄢˇㄑ一ㄢˊㄐ一ㄢˋ 十二画

朁字基本释义

[ cǎn ]

副词,表出乎意料;相当于乃,竟:“~不畏明。”

[ qián ]

〔於~〕又作“於潛”,古县名,在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

[ jiàn ]

古同“僭”,虚假。

朁字详细释义

朁cǎn 1.副词。犹曾,乃。

康熙字典

朁【辰集上】【曰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七感切,音慘。《說文》曾也。《詩》曰:朁不畏明。《註》徐鉉曰:今俗有昝字,蓋朁之譌。○按《詩·大雅》今作憯不畏明,與《說文》異。

《玉篇》朁,發語辭也。

《集韻》慈鹽切,音螹。於朁,縣名也。○按今作潜。

《集韻》子念切,音譖。與僭同。假也。

《集韻》參古作朁。註詳厶部九畫。

说文解字

朁【卷五】【曰部】

曾也。从曰兓聲。《詩》曰:“朁不畏明。”七感切〖注〗臣鉉等曰:今俗有昝字,蓋朁之譌。

说文解字注

(朁)曾也。釋言、大雅傳、小雅箋同。八部曰。曾者、䛐之舒也。曾之言乃也。詳八部。从曰。兓聲。七感切。古音在七部。詩曰。朁不畏朙。大雅文。今民勞、十月之交、爾雅字皆作憯。憯之本義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