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can
注音: ㄘㄢˊ
部首:
笔画: 九画
五笔: GQGT
五行:
结构: 左右
Unicode: \u6b8b
GBK编码: b2d0

英文翻译

to ruin; surplus; oppressive; savage; to destroy; remnant; brutal; to spoil; cruel; disabled; to remain; to injure; incomplete; to survive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cán ㄘㄢˊ 九画

残字基本释义

1.不完整:~本。

2.快完的;剩下的:~冬。~羹剩饭。

3.伤害;使不完整:摧~。

4.凶恶:~暴。

残字详细释义

(形声。从歹)声。从歹”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伤害)

同本义

残,伤也。--《苍颉篇》

昔智伯瑶残范中行。--《战国策·秦策》。注灭也。”

废为残贼。--《诗·大雅·民劳》

则汝残矣。--《战国策·齐策》。注坏也。”

凡二十七县残。--《史记·樊郦滕灌传》。集解谓多所杀伤也。”

张仪之残,樗里疾也。--《战国策·秦策》。注害也。”

放轼其君则残之。--《周礼·夏官》

残名以逞。--《左传·宣公二年》

又如摧残(使蒙受严重损失);残心(残害人的心);残贼(杀害);残灭(残杀毁灭);

残 cán

①不完整~缺。

②剩余的;快完了的~冬。

③伤害;毁坏~害。

④凶恶~忍、~酷。

【残杯冷炙】见【残羹冷炙】。

【残编断简】残缺不全的书籍。又作残篇断简、断编残简、断简残篇、断简残编。

【残羹】吃剩的酒食。残羹剩饭剩菜。冷炙已凉的烤肉。又作残杯冷炙。

【残骸】人或动物不完整的尸骨。借指残破的建筑物、机械、车辆等。

【残年】

①指人的晚年风烛~。

②一年将尽的时候。

【残篇断简】见【残编断简】。

【残渣余孽】比喻残存的坏人,未消灭干净的邪恶势力。

【残障】残疾。

【残照】落日的光。蚕家蚕、柞蚕等的统称。蚕丝是纺织绸缎的重要原料。

【蚕豆】豆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茎方中空,花白色有紫斑。种子供食用,茎杆作饲料或肥料『代从西域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华中和华东。又叫胡豆。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一步步地侵占。惭羞愧大言不~。

【惭色】羞愧的表情。

康熙字典

殘【辰集下】【歹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昨干切《集韻》《韻會》財干切,𠀤音䏼。《說文》賊也。《詩·小雅》廢爲殘賊。《孟子》賊義者謂之殘。

《釋名》殘,踐也。踐使殘壞也。《書·泰誓》殘害于爾萬姓。

《史記·樊噲傳》殘東垣。《註》謂多所殺傷也。

惡也。《書·泰誓》取彼凶殘。《史記·陳餘傳》爲天下除殘。

放逐也,殺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放弑其君,則殘之。《揚子·方言》㨆殺也。晉魏河內之北,謂㨆爲殘。㨆音廩。或洛感反。

食餘也。《杜甫詩》殘杯與冷炙。

煑肉之名。《張協·七命》鷰𩩙猩脣,髦殘象白。《註》髦,髦牛也。殘白,蓋煮肉之異名。《崔駰·博徒論》𪈏臛羊殘。

殘缺也。《劉歆·移太常博士書》專已守殘。《註》師古曰:專執已所偏見,苟守殘缺之文。

穿鑿傅會謂之蕞殘。《王充·論衡》蕞殘滿車,不成爲道。玉屑滿篋,不成爲寶。

惡罵曰殘罵。《揚子·方言》南楚凡人殘罵謂之鉗。

貪暴吏曰殘吏。《後漢·明帝紀》殘吏放手。

五殘,星名。《史記·天官書》五殘星,出正東東方之野,其星狀類辰星。《正義曰》五殘,一名五鋒。《前漢·藝文志》有《五殘雜變星》二十一卷。

與戔通。《易·賁卦》束帛戔戔。《註》引子夏《易》束帛殘殘。

《魏志》辰韓名樂浪人爲阿殘。東方人名我爲阿,謂樂浪人本其殘餘之人也。

膾殘,魚名。《皮日休詩》分明數得膾殘魚。

《高僧傳》明瓚禪師,性懶而食殘,號懶殘。

《韻補》叶財先切,音前。《班彪·北征賦》首身分而不寤兮,猶數功而辭諐。何夫子之妄說兮,孰云地脈而生殘。

《夢溪筆談》王聖美治字學,演其義以爲右文。凡字其類在左,其義在右。如木類,其左皆从木。所謂右文者,如戔,少也,水之少者曰淺,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貝之小者曰賤,如此類皆以戔爲義。○按殘義本兼大小而言,姑附記於此。

说文解字

殘【卷四】【歺部】

賊也。从歺戔聲。昨干切

说文解字注

(殘)賊也。戈部曰。賊敗也。?部殘穿也。今俗用爲㱚餘字。按許意殘訓賊。㱚訓餘今則殘專行而㱚廢矣。周禮稾人注。假戔爲㱚。从𣦵。戔聲。昨干切。十四部。

残字古汉语

cán

①<动>杀害;伤害。《周礼·夏官·大司马》:“放弑其君则~之。”

②<名>害;祸害。《论积贮疏》:“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也。”

③<名>残暴为害的人。《赤壁之战》:“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去秽。”

④<形>残缺;残破。《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月。”

⑤<形>残余;剩余。《愚公移山》:“以~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残喘】1.垂死时仅存的喘息。马中锡《中山狼传》:“今日之事,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乎?”2.指衰病垂绝的生命,馀生。郝经《云梦》:“何时结茅屋,老吟寄~。”【残骸】人或动物不完事的尸骨。【残红】指落花。陆游《落花》:“未妨老子凭栏兴,满地~点绿苔。”【残魂】1.指残生。2.魂魄。【残客】剩下来的客人。【残戮】杀戮。【残氓】遗民。【残山剩水】指山河不全,国土分裂。【残生】1.糟蹋自己的生命。《庄子·骈拇》:“二人者所死不同,其于~伤性均也。”2.剩余的生命;晚年。杜甫《草堂》:“饮啄愧~,食薇不敢馀。”【残夷】杀戮;伤害。《后汉书·仲长统传》:“汉二百年遭王莽之乱,计其~灭亡之数,又复倍乎奏、项矣。”

相关谜语

1.一抹斜阳水清浅(打一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