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
弊字基本释义
1.欺诈蒙骗、图占便宜的行为:作~。营私舞~。
2.害处;毛病(跟“利”相对):兴利除~。切中时~。
弊字详细释义
弊
(形声。字本作獘”,从犬,敝声。从犬,表示被狗扑倒或遭狗咬而倒下。讹变为弊”。本义仆,向前倒下)
同毙”。仆;向前倒下
獘,茧顿仆也。--《说文》
射之獘一人。--《礼记·檀弓》
质明,弊旗,诛后至者。--《周礼·大司马》
倒毙;死亡。同毙”
以弊于鄢。--《国语·楚语》
又如弊仆(倒毙)
通蔽”。遮盖,遮挡
八曰官计以弊邦治。--《周礼·大宰》
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周礼·司寇》
见知不悖于前,赏罚不弊于后。--《韩非子·难一》
判决,决定
弊 bì
①欺诈蒙骗、弄虚作假的行为营私舞~。
②害处;毛病~病。
【弊端】因制度上的毛病或工作中的漏洞而发生的损害公益的事情。
【弊绝风清】见【风清弊绝】。
弊bá 1.见"弊摋"。
康熙字典
弊【寅集下】【廾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韻會》毗祭切,音幣。與
同。《廣韻》惡也。《前漢·元帝紀》重以周秦之弊。
又《廣韻》困也。《後漢·耿弇傳》軍士疲弊。
又《玉篇》壞也,敗也。《史記·倉公傳》脈法曰:不平不鼓形弊。《揚雄·逐貧賦》禮薄義弊。
又《玉篇》頓仆也。《周禮·天官·獸人》及弊田,令禽註于虞中。《註》弊,仆也。
又弊弊,經營貌。《莊子·逍遙遊》弊弊然以天下爲事。
又《集韻》《韻會》必袂切,音
。《集韻》斷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八曰官計,以弊邦治。《註》弊,斷也,所以斷羣吏之治。
又《韻補》筆別切,音鼈。《淮南子·俶眞訓》不與物相弊摋。《註》弊摋,猶雜揉也。
说文解字
敝【卷七】【㡀部】
帗也。一曰敗衣。从攴从㡀,㡀亦聲。毗祭切文二
说文解字注
(敝)帗也。帗者、一幅巾也。一曰敗衣。引伸爲凡敗之偁。从㡀。从攴。會意。㡀亦聲。毗祭切。十五部。
弊字古汉语
弊
bì
①<动>败坏。《教战守策》:“数十年间,甲兵顿~。”《训俭示康》:“风俗颓~如是。”
②<名>弊病;害处。《六国论》:“非兵不利,战不善,~在赂秦。”《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
③<形>困乏;疲惫。《过秦论》:“率疲~之卒,将数百之众。”《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又】通“敝”,困顿;失败。《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
弊字百科
弊bì,欺蒙人的坏事:作弊。营私舞弊。害处,与“利”相对:弊病;弊端;弊害;弊政;利弊;兴利除弊。败,疲困。古同“蔽”,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