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bi
注音: ㄅ一ˋ
部首: 广
笔画: 七画
五笔: YXXV
五行:
结构: 左上包围
Unicode: \u5e87
GBK编码: b1d3

英文翻译

shelter; cover; to protect; hide or harbor

互动功能

浏览量:0

ㄅ一ˋ 七画 广

庇字基本释义

遮蔽;掩护:包~。~护。

庇字详细释义

(形声。从广,比声。广”(?

同本义

庇,荫也。--《说文》。按,字亦作庀

弓长六尺,谓之庇轵。--《考工记·轮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庇庥(荫庇;庇护);庇覆(掩盖,覆盖)。引申为庇护

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明史·海瑞传》

又如包庇(袒护或掩护)

保护

虽有庇民之大德。--《礼记·表记》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左传·

庇 bì遮蔽;保护。

【庇护】包庇;袒护。

【庇护权】国家对于因被外国当局通缉或受迫害而来避难的外国人,许其入境和居留,并给予保护的权利。个人受庇护是国家庇护权的产物,个人可以申请庇护,但是否给予保护,由被申请国决定。庇护的对象主要是政治避难者。

【庇荫】

①(树木)挡住阳光。

②比喻包庇或袒护。

【庇佑】保佑。

康熙字典

庇【寅集下】【广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𠀤必至切,比去聲。《爾雅·釋言》庇庥,廕也。《疏》庇,蔽也。《禮·表記》有庇民之大德。《左傳·襄三十一年》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

《集韻》通作芘。《莊子·養生主》隱將芘其所籟。

覆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弓長六尺謂之庇軹,五尺謂之庇輪,四尺謂之庇軫。《註》庇謂覆幹也。

《揚子·方言》寄也,齊衞宋魯𨻰晉汝潁荆州江淮之閒曰庇,或曰寓。

《集韻》兵媚切,音秘。義同。

頻脂切,音琵。地名。

说文解字

庇【卷九】【广部】

蔭也。从广比聲。必至切

说文解字注

(庇)蔭也。蔭、艸侌也。引伸之爲凡覆庇之偁。釋言曰。庇、休、蔭也。从广。比聲。必至切。十五部。按周禮注。庀、具也。左傳、國語亦有庀字。注或云具也。或云治也。攷周禮故書庀作比。許從故書。故說文無庀。

庇字古汉语

①<动>遮蔽,掩蔽。《左传·文公七年》:“公族,公室之枝叶也,若去之,则本根无所~荫也。”【又】庇护;保护。《国语·周语中》:“今夫二子者俭,其能足用矣,用足则族可以~。”

②<动>依托;寄托。欧阳修《泷冈阡表》:“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而为生。”

③<动>通“裨”,弥补,补助。

庇字百科

基本信息汉字结构:半包围结构造字法:形声简体部首:广部首笔画:3总笔画:7笔顺:点横撇横折撇折五笔86:YXXV五笔98:OXXV五行:水UniCode:U+5E87四角号码:00212仓颉:IPPGBK编码:B1D3规范汉字编号:0833基本解释●庇bìㄅㄧˋ◎遮蔽,掩护:庇护。庇短。包庇。庇荫(a.遮住阳光;b.喻包庇袒护)。庇佑(保佑)。庇护权。英文翻译◎庇protectsheltershield